中國航天:新的高度 新的起點

時間:2011-11-18 09:58   來源:新華網

  圖表:神舟八號飛船返回——一次調姿 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編制 

  新華網北京11月17日電題:中國航天:新的高度 新的起點——寫在神舟八號順利返回之際 

  新華社記者李宣良、田兆運、趙薇 

  “堪稱完美!”17日晚,當在太空中完成了兩次交會對接使命的神舟八號飛船準確返回內蒙古主著陸場時,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如此評價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 

  從順利發射、精準對接到準確回收,中國航天人用完美的表現向世界證明——中國,成為第三個完整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成功叩開了空間站時代的大門。 

  這是中國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華民族的嶄新高度。 

  它表明,中國人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斷創造非凡的業績,中華民族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回眸從神一到神八的飛天之路,我們可以發現,托舉這一高度的,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從起步的那一刻起,就承載著國家的使命、民族的尊嚴和億萬人民的期盼。作為“兩彈一星”精神的發揚和升華,貫穿于載人航天精神的主線和靈魂,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今天,在載人航天科技人員隊伍中,青年一代已佔到三分之二以上。這些與改革開放一同成長的年輕科研人員,像他們的前輩一樣,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選擇與黨的需要、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緊聯係在一起,把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化作為國爭光、勇攀高峰的實際行動。 

  回眸從神一到神八的飛天之路,我們可以發現,托舉這一高度的,是勇于創新、敢于超越的不懈追求。 

  創新作為一種文化,已成為推進我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載人航天工程從一開始就佔據了高起點,並處處體現出中國特色。從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轉運和遠距離測試發射的“三垂一遠”發射模式,到國際先進的、基于IP技術的“永遠在線的航天測控網”;從火箭控制係統採用更加精準的迭代制導手段,到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空間交會對接機構;從神舟飛船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艙方案,到中國首創的N+1的交會對接模式……這一係列中國創造的新技術、新突破,引領中國航天事業不斷跨越。 

  回眸從神一到神八的飛天之路,我們可以發現,托舉這一高度的,是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航天事業是高風險的事業,科學求實是其永恆的主題。對于追趕中的中國航天來說,速度與效益、質量與安全,是不可偏廢的工作標準。“零缺陷、零疑點、零故障”“嚴上加嚴、細上加細、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分秒不差”……這些看似極端的口號,正是中國航天人工作作風的真實寫照。對方案嚴謹設計、對計劃科學論證、對質量錙銖必較、對管理精細追求……這一係列凝聚著成千上萬航天人智慧和心血的精益求精,保駕著中國航天的每一個起飛、每一步跨越。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