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航太技術已實現和民用的初步“交會對接”

時間:2011-09-29 22:35   來源:人民網
  9月29日晚,天宮一號騰空而去,順利入軌,成功完成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的關鍵首仗。之前,由於順延近一個月發射,天宮一號已承受了不小的壓力,風險似乎也驟然增大。

  天宮一號是中國航太員真正意義上可居住的太空之家,它將在我們頭頂300多公里高處飛行兩年,與神八、神九、神十分別對接,完成建設空間站的基礎關鍵技術——交會對接的突破和驗證,併為航太員在太空工作、生活提供一個比飛船時間更長的平臺,也驗證未來空間站所要採用部分技術。

  天宮一號只是一個開始,即使在這次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無人交會對接的航太試驗中,真正的高潮也還在後面的兩個航太器交會對接。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交會對接良好的開端,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天宮一號又不僅僅是簡單的開始,它的升空讓空間站夢想頓時變得如此之近,甚至老百姓茶余飯後關於中國載人航太的談資,悄然發生從飛船到空間站的自然“跨越”。

  天宮一號是一個雛形的空間實驗室,它的終極目標將是長期駐留太空、航太員長期生活的空間站。事實證明,無論是飛船,還是空間實驗室,或是空間站,不僅自身成為大科學工程的典範,並且都牽引了載人航太工程自身以及其他學科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有了空間站才有了大運載火箭,以後載人到月球,大運載火箭還不夠,還要搞重型運載火箭,這就牽引了運載火箭的發展。而大運載火箭又牽引發動機、材料等技術的發展。

  就天宮一號自身而言,毫不懷疑,當我們打開“天宮”的大門,所發現的將比“芝麻開門”後發現的“寶藏”更加豐富、更加激動人心。我們還會發現,即使如此遙遠的“寶庫”,也是觸手可及。

  人造“地球”環境、太空鍛鍊器材、廢物迴圈利用的再生設備……天宮一號裏的各種生活設施足夠讓人眼花繚亂,並且浮想聯翩。航太員們未來進入“天宮”,使用的睡袋有很多優點: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還有航太員穿的保暖內衣、保暖褲等,相信很快就會“回”到地面,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一種膠體晶體也將在“天宮”裏悄然生長,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它如何生長,長成什麼樣,將為我們現實生活中可能潛在的應用材料發展做出科學上的判斷。

  可以説,中國航太55年曆史,1992年起步的載人航太近20年,除了航太技術的飛躍,還使航太技術從空間“回到”地面,應用在各行各業,也融入百姓生活。

  目前,航太技術已經實現了航太和民用的初步“交會對接”:大到航太發射特種技術、低溫及加注技術等進入汽車電子類、新能源設備等領域,衍生應用廣泛的高科技含量産品。小到航太員使用的防噪音耳塞,吃的航太食品,甚至到4D電影院裏特效座椅的動力系統,經歷了壓力重重、品質要求極高的航太發射,以及太空微重力、超低溫、強太陽輻射、真空的極端條件考驗,這些航太技術和産品回到地球後已顯出其獨特魅力。

  航太技術和航太事業誕生於追逐人類探索宇宙夢想,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具備了造福人類的能力。今天,中國載人航太已經走到第二步的建設空間實驗室階段,兩個航太器在茫茫太空中即將進行太空穿針般交會對接。在我們的航太技術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同時,也期待更多的航太産品和我們的生活更好地“交會對接”。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