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天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天 世界載人航天發展 航天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祝福神七
 
 
 
 
馬興瑞:神七隊伍很年輕
 
  來源:新京報      日期:2008-09-23 09:12

 
 

馬興瑞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

    ●“我確實感覺到我們的隊伍是很年輕,但是很有經驗,能夠打硬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大有希望。”

    新京報9月23日報道 9月6日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第一次會議在這里召開。會後,張建啟(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總裝備部副部長)、馬興瑞(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接受了包括本報在內的眾媒體聯合採訪,介紹了神七任務的亮點和難點,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相關情況。

    年輕是中國航天人優勢

    記者:據介紹,發射隊伍中35歲以下的人員已經佔到50%。中國航天研制隊伍與國外相比,在可持續性發展方面是否具有優勢?

    馬興瑞:是的,我們實現了新老航天技術人員的更替。如嫦娥一號隊伍,確實有大量的35歲的專家。參加本次發射的,我印象中平均年齡也沒有超過40歲,所以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

    不管跟美國航天隊伍比,還是跟俄羅斯比,我確實感覺到我們的隊伍是很年輕,但是很有經驗,能夠打硬仗。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大有希望。

  新運載火箭正抓緊研制

    記者: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尤其是火箭、飛船、衛星等,與美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克服這些差距?

    馬興瑞: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起步比較晚。在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搞太空競賽。我們國家在2003年實現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但我認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規模是適度的,是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

    我們的載人航天係統有自己的特點。飛船設計是有創新點的,也符合我們國情。所以,下一步我們要把飛船係統做好。我可以跟大家透露,中國政府正在抓緊研制新一代運載火箭。再過一段時間,我們拿出這些運載火箭的時候,就達到了當前運載火箭的國際主流水平。當然,運載火箭的發射是非常高風險的,所以需要在可靠性上進一步提高。

    我們的生產能力、研制能力,跟美俄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我們是一個年輕力壯的航天隊伍,這一點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利用這個優勢來提升我們的能力。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