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解讀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新政策

時間:2010-10-14 19:01   來源:四川日報

  【十年成就】

  ●過去10年,全省GDP年均增速11.6%,經濟總量由1999年的3649億元增至2009年的14151億元,全省GDP佔全國的比重由0.15%增至4.22%

  ●三次產業結構由1999年的25.4:37.0:37.6,調整為2009年的15.8:47.4:36.8,工業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

  ●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04元,過去10年年均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62元,年均增長9.2%;10年累計解決142.5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改善提高了529.5萬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質量

  【權威解讀】

  含金量更高 支持力度更大

  ——專家眼里的新十年政策

  與前十年相比,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在實施背景、外部環境、目標定位、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有較大變化,尤其是新增了不少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西部大開發新政策將給四川帶來何種影響和機遇?本報記者邀請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漆先望進行解讀——

  記者:對于中央出臺的西部大開發新政策,您如何理解?

  漆先望:中央明確提出“六個更加注重”的要求: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好家園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優化區域布局,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從“更加”二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非常注重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特殊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體現項目傾斜。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形成了一整套支持政策體係,很多政策都有重大突破,比如資源稅改革由“從量徵收改為從價徵收”,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西部地區縣及縣以下配套”,“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等等。政策的針對性很強,對于解決特殊困難和瓶頸問題,將起到有力的引導、支撐和保障作用。

  記者:這些政策將對四川發展產生什麼重大影響?

  漆先望:一是資源稅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稅源與稅收嚴重背離的傳統格局,有利于增大對資源地的利益補償。

  二是國家延續對西部企業的所得稅優惠。對西部地區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以及對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保持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顯著增強了四川承接省外和國外產業轉移的吸引力。

  三是國家加大對西部的投資力度。中央財政投資向西部地區的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領域傾斜,同時提高國家有關部門專項資金投入西部的比重,這對縮小投資供需缺口,加快改善民生和夯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都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記者:《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15年西部地區經濟總量比2008年翻一番,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對此如何理解?

  漆先望:首先,確立這一目標表明中央希望西部發展提速。通過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迅速縮小發展差距,使西部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其次,這一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我省“十一五”期間經濟總量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3%,已在整體上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今後十年有望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速。預計到2015年,我省的經濟總量將在2008年基礎上翻1.2倍左右。按照2010年價格和匯率,到2012年我省人均生產總值有望接近4000美元,達到中上等收入地區的水平。到2020年有望超過9000美元,接近高收入地區的水平,屆時我省將基本建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達到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預期目標。

  記者: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我省面臨哪些重大機遇?如何抓住這些機遇?

  漆先望:首先,要抓住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機遇,用好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驗權,加快城鎮化進程和鞏固農業基礎,率先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

  其次,要抓住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重大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綠色產業,為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第三,要抓住打通國際開放通道的機遇,形成四川進出東南亞、南亞和印度洋的對外開放捷徑,以大開放促大發展。

  記者:在您看來,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四川做好準備了嗎?

  漆先望:早在2007年,省委、省政府就確定了 “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總體目標,提出建設“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建設“綜合交通網絡”被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三中心”、“四基地”建設與國家提出的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體係,以及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要求高度融合。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完全符合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戰略意圖,四川已做好了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的充分準備。

  【個案探訪】

  打著手機賣煙 背著電器回家

  ——會理縣煙農的新生活

  “去年我家種了7畝烤煙,收入2萬多元,今年收成比去年還好。”8月,涼山州會理縣內東鄉團山村大慶組農民田茂源在煙葉地里忙活,再過一個月,就該收割了。

  團山村主要種土豆和蕎麥,曾經有幾戶人家種過煙,因為缺水,種下去的煙苗不是幹死,就是收成不好。

  轉折得益于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村里建蓄水池、建溝渠、建管網,“幹巴地”有了水,長出了又綠又肥的煙葉。

  有了優質煙葉,團山村也變了模樣:寬闊的馬路,簇新的農民新居。“穿著皮鞋種煙、打著手機賣煙、背著嶄新電器回家”——短短數年,田茂源一家過上了新生活。

  與團山村相隔不遠的南閣鄉,不僅種煙,還“種”出會理縣首個“土地銀行”。該村黨支部書記、首任“行長”蔣成軍介紹,“土地銀行”就是在土地所有者自願基礎上,農民按每畝744元將土地存入土地銀行。最初存入 “銀行”的田地有2140塊之多,最小的不過幾厘,耕作極不方便。“土地銀行”將零散、小塊的田塊進行調整,以利機械化操作。調整後,在維持土地用途不變的情況下,以每畝750元的價格向外承包種植烤煙。

  現代煙草農業延長了產業鏈:利用養殖場的禽畜糞便制作沼氣,在煙葉工廠實行集中供熱烘烤,降低煙葉烘烤成本;在烤房閒置期間種植食用菌;利用沼氣烘烤食用菌,發展幹制品加工;沼液作煙葉生產的有機肥料……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