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5·18”海交會經貿大型活動之一——福州企業新加坡上市融資推介會在榕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僅福州市欲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的企業就已經達到99家,其中有榕基企業、福建振雲塑業股份有限公司、天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已經充分做好了上市前的籌備工作,部分已經處于上市前的輔導期,一些正在與中介機構積極聯係醞釀中,其中有一家福建背景的船舶制造企業將于今年6月左右登陸新加坡證券市場。
閩企在新倍受追捧
“福建企業在新加坡交易所的表現不錯。”新加坡交易所市場署市場部助理副總裁淩東鷹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也正是如此,此次應邀前來福建做此推介會,我們歡迎有更多的福建企業能夠前往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據介紹,化纖科技(為泉州民營企業,原名叫“泓霖化纖”,2004年4月份登陸新加坡主板市場)、中國休閒食品、中華環保等企業在新加坡上市普遍得到投資者追捧,上市後股價均出現了翻番,中國企業良好的成長性普遍得到市場認可。
要過審核關財務須“健康”
那麼,既然新加坡投資者熱衷投資中國企業,新加坡交易所是否將對中國或者福建企業在上市政策上有所傾斜?
淩東鷹表示,新加坡證券市場是個完全市場化的市場,對于市場的參與者一切由市場決定,對要求來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交易所將一視同仁,不會有特殊政策。
“福建想在境外上市的企業在財務上還是比較規范的,目前我們接觸到的公司,還沒有發現做假賬的情況。”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上市業務部經理黃添新告訴記者,“希望福建企業能夠嚴格規范運作,特別是公司財務要透明和健康,否則難以通過新加坡交易所的審核關。”
民企欲“三包”上市不可取
負責新加坡上市工作的中介機構高能資本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楊克民告訴記者,一些民企為了“省心”,總希望中介機構通過“三包”(包上市、包融資、包費用),幫助企業解決上市等一係列問題,其實,這只是企業的短視行為,風險極大,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據介紹,一些中介機構為了達到盈利的目的,“三包”中,往往運作過程不夠規范,導致企業在資本市場聲譽受損,進而影響了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形象,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 簡訊
昨日,第八屆海交會福清招商專場共簽約25個項目,超過去年水平。
據了解,海交會期間福清將簽約各類項目152項,投資總額達11.835億美元。
另悉,昨日舉行的第八屆海交會河南新鄉市投資說明會共簽約22項,總投資16.92億元。其中投資福州越洋圖書城的越洋投資發展公司在該市投建兩個項目的總投資高達5.4億元人民幣。
來源:東南快報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