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雲:下崗女工也能當老總
李蘭雲(1999年從天津市床單廠下崗,現為藍圖再就業服務公司總經理)
沒有國家再就業的有力措施和天津市的勞動保障,就沒有我的今天。
6年前我成為大齡下崗女工,全家生活窘迫,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同志帶來慰問金和一個重要信息:下崗再就業人員可享受稅費減免、申請小額貸款、領取公益性崗位工資補貼。
2001年,我和幾個下崗姐妹參加了清潔服務隊,成為政府開發公益性崗位的受益者。2003年,我成立了藍圖再就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為百余名下崗人員提供了工作崗位。
我曾被評為優秀創業者等先進稱號,並向社會發出倡議:要把黨和國家對下崗失業人員的關懷,送到每一個失業人員的手中!
鏈接:“十五”期間,全國城鎮就業人數增加4200萬人。目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絕大部分已走出再就業服務中心實現了再就業。(本報記者趙婀娜)
田應惠:沼氣讓山民換個活法
田應惠(貴州省余慶縣勝崗林村村民)
20多年前,我無奈地嫁到窮山溝。這個只有十幾個農戶的小寨子,柴草亂堆、污水橫流,想想要在這兒活一輩子,我差點沒背過氣去。
做夢都沒想到,一個小沼氣池讓我們勝崗林村換了個活法!2000年,貴州開始幫全省農民建沼氣池。我家是2003年建的,政府補助了2000多元,我只花了1000多元。
10立方米的圓錐形沼氣池建在地下,池上是豬圈和廁所,十分方便。
家里用沼氣燒水做飯,每月可省80多元煤錢,還為國家節約3畝多薪炭林。用沼渣作肥料種出來的黃瓜、大白菜、西紅柿,不僅避蟲害,還能賣個好價錢。粗粗一算,沼氣池每年使我家增收節支的總效益超過了2000元。
現在村里垃圾入池,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幹凈整潔,今非昔比。
鏈接:2005年,全國28個省份免徵農業稅。2004年—2005年,農民從“三減免三補貼”政策中直接受益1000多億元。(本報記者汪志球)
周永勇:民營企業路越走越寬
周永勇(重慶大學博士研究生,重慶新鷗鵬集團董事長、總裁)
5年來,我們公司的資產規模增長10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更寬松,路越走越寬。
“十五”期間,國家加大了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我們借《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出臺的東風,開發了康居示范工程“回龍灣”,取得成功。
“十五”期間,《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相繼頒布,民辦教育迎來發展的春天。我們積極投身民辦教育,將銅梁縣巴川中學打造成為重慶教育界公認的“初中教育專家”,在校學生3年翻了一番。
鏈接:目前全國經濟增量的一半以上來自非公有制經濟,城鎮新增就業崗位90%以上由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本報記者余繼軍)
賈佳美:再不愁學費了
賈佳美(13歲,雲南省巧家縣玉屏中學初二學生)
我叫賈佳美,住在海拔2800多米的林堡村。家里一年的收入兩三千塊錢。以前每個學期,我和弟弟總共要交200塊的學雜費和書本費。爸媽總是盤算著過日子。
六年級開始,我們有了60塊錢的補貼。現在,不但學雜費、書本費全免了,每月還有7塊錢的寄宿補貼。學校還開展了“以獎代補”。補貼和獎勵加起來,我一個學期總共有三四百塊錢。媽媽常說,現在的日子好過了。
這些年來,學校變化也很大。四年級前,教室都是土坯房。五年級時學校搬進了磚瓦房。現在的初中更好了,在這兒,我第一次看到了圖書館、科技樓,第一次打了羽毛球……
鏈接:時至今年春季開學,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全部享受免費教科書、免雜費政策。(本報記者陳娟)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