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直面中國產能過剩 發改委明年出實招控制產能
 
 
  來源:      日期:2005-12-16 14:49

 

  產能過剩成為中國必須直面的問題。為推進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國家發改委將採取包括“嚴格市場準入,控制新上項目;淘汰落後產能;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兼並重組;完善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強部門協調配合”等在內的綜合措施。

  昨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坦承:“目前,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汽車、銅冶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水泥、電力、煤炭、紡織行業也潛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

  “力爭明年在促進產能過剩行業控制總量、優化結構上邁出實質性步伐,經過幾年努力取得明顯成效。”馬凱表示。

  據了解,目前鋼鐵產業生產能力已經大于市場需求1.2億噸,還有在建能力7000萬噸和擬建能力8000萬噸;電解鋁行業產能高達1030萬噸,閒置能力260萬噸。鐵合金行業現有生產能力2213萬噸,企業開工率僅有40%左右,還有焦炭、電石、銅冶煉等行業的能力也過剩。

  “原來確定的‘十五’目標是煤生產能力11億噸,今年估計都達到23億噸了。”經濟學家吳敬璉說,過度投資造成了產能過剩,一個一個行業,從去年開始暴露問題,今年更多的行業加入了這個行列。

  “由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體制機制不完善,產能過剩的矛盾並沒有解決,一些地方和企業還在繼續上新項目;有些行業盡管目前產需基本平衡,但潛在的產能過剩不容忽視。”馬凱說。

  吳敬璉認為,產能的嚴重過剩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了投資效率低下。去年和前年,中國能源彈性係數分別達到了1.32和1.6,說明能源消費增長比率大大超過了GDP的增幅。“我們總是提GDP要實現什麼目標,但卻忽視了‘要在效率不斷提高’這個前提下。”

  經濟學家張卓元也表示,去年和今年,國家的調控難度加大,產能過剩跡象越來越明顯。“產能過剩的局面明年將會更加明顯,必須通過調整增長方式、加強公共建設和擴大內需等方式來盡快改善。”張卓元說。(陳黛)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