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巨輪出塢 江蘇洋口港開發紀實

時間:2010-10-22 15:09   來源:中國化工報

江蘇洋口港全景。圖中,區域1為洋口港臨港工業區,區域2為黃海大橋,區域3為太陽島。


  
    中化新網訊  長三角北翼最佳深水海港——江蘇洋口港的開發成功,結束了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有海無港的歷史,實現了從江河時代到江海時代的歷史跨越,成為長三角“江海聯動”發展戰略的堅實載體。為實現如東人的“千年掘港”之夢,洋口港的開拓者們前赴後繼、科學探索、挑戰極限,以開世界輻射沙洲建港先河之勇氣,創造了大港崛起的曠世奇跡。

  開拓者的天作之合


  中國長江口北側的南黃海,深藏著一個由眾多沙脊和潮汐通道組成的世界最大的輻射沙洲,背依著蘇北海岸,其右翼如手指狀直伸太平洋。西元9世紀,日本遣唐使團來中國,9次利用如東縣洋口港海域的爛沙洋深水通道成功登陸,隨行僧人圓仁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留下了使團求泊靠岸的希冀。


  為揭開南黃海的千古奧秘,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批又一批中國科學家來到海上,一絲不茍地進行海上調查勘測,這其中有南京大學及河海大學的朱大奎、嚴愷、嚴以新、薛鴻超等諸位教授,還有一位熟悉的身影,也是調查組唯一的女學者——現任南京大學地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王穎教授。他們通過海底地質取樣、地震剖面分析、海洋動力環境研究、衛星遙感分析及動用海軍進行潛水作業,終於探明洋口港所處輻射沙洲中最大的潮汐通道——爛沙洋深槽,是現今自太平洋進入黃海的前進潮波與進入東海的旋轉潮波匯合及輻散的主通道。強大的潮流動力讓此深槽不淤不積,恰似海底長江,並以此為軸心,在江蘇近千千米海岸線外形成了輻射沙洲。此深槽西側的沙脊對深槽形成天然的保護,在這些沙脊中,距岸16千米的西太陽沙高出海平面的部分達6平方千米,其前方槽深達23米,面積逾10平方千米。這一天然的“水道-沙洲”組合,可以建設深水海港!王穎等專家一語驚世。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交通部水運規劃院在對全國沿海港址普查時,也驚奇地發現,洋口港所處的爛沙洋深槽是江蘇近千千米輻射沙洲中最大的深水通道,是江蘇唯一能建10萬噸級以上深水海港的理想選址,是我國十分寶貴的深水海港資源。


  這之後,中國著名港口設計大師、時任交通部天津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總工程師顧民權又親臨洋口港勘測,並提出了港口建設的驚人構想:以深水通道建設深水航道,由兩側的沙脊充當天然的擋浪墻,阻擋側流,消減側浪,用西太陽沙做基礎構築人工島,建造碼頭用地,人工島前方深槽的最深區域做港池,並建造若干個10萬~20萬噸級泊位,人工島與海岸之間鋪設實堤與引橋,完成島陸連接,岸邊灘塗可實施圍墾形成臨港工業用地。


  然而,正當顧民權與另一位資深專家楊希宏對洋口港建港條件深入研究時,有學者、專家提出疑問,爭論的焦點是能否在輻射沙洲海岸上建設海港,這在世界建港史上尚無先例,航道、西太陽沙人工島有無顛覆性問題,港口施工過程中航道是否穩定及人工島能否建成。這一爭就是10年之久。


  南通如東不能再等了,洋口港更不能再等了,最好的辦法是用實踐來證明。這是從如皋市長位置上調來如東縣擔任縣委書記的周鐵根剛上任時的急迫心情。


  更讓周鐵根夜不能寐的是,由於長江的阻隔,拉開了與上海的距離,使得南通這座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美譽的城市,在工業化時代與蘇南的差距越來越大,開發洋口港是南通如東的必由之路。作為如東縣的最高行政長官,應勇敢肩負起振興如東的政治責任與歷史重任。可是,開發建設洋口港跨海通道長,投資大,建設成本高,風險大,誰來投資成為關鍵。在當時的情形下,依靠國家投入幾乎已無可能,依靠底子薄的如東縣拿錢更是杯水車薪。用市場經濟之劍開路前行,創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港口開發之路,早已成為開拓者們的共識。香港保華集團的介入無疑給蓄勢待發的洋口港帶來了一線生機。

 

  1946年成立於上海,第二年便遷到香港的保華集團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打拼,已成為香港乃至世界建築業赫赫有名的大公司。洋口港是保華集團在祖國投資港口建設的第一個項目,啟動了保華轉戰內地,實施長江策略的第一步。可後續投資如何回收像一個“高爾丁死結”死死困擾著保華集團的決策者,讓他們遲遲不能在合作協議上簽字。頗具長遠戰略眼光的保華集團掌門人周明權雖已看到了開發洋口港的巨大價值,但後期盈利模式尚未找到,這令素以“規避風險,穩健經營”著稱的保華集團舉棋不定。


  值此關鍵時刻,周鐵根以中國共産黨人為民造福敢於承擔一切政治風險的勇氣與膽魄挺身而出,代表如東縣政府向保華集團做出莊嚴承諾:“只要保華將跨海大橋和人工島建起來,不管後邊有無投資者,政府兜底收購!”聽到周鐵根這一承諾,將要代表保華集團對此項目“拍板”的集團總裁劉高原頓覺撥雲見日。


  2005年8月25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保華集團常務副總裁、中國區總代表楊燕代表保華集團與如東縣政府,就以保華集團為主體的江蘇洋口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洋口港公司)對陸島通道和人工島開發建設進一步磋商,終於在深夜簽訂了《開發建設南通港洋口港區項目總體框架協議》。“洋口港號”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啟航。

洋口港産業規劃研究成果的發佈,標誌著洋口港開發建設進入了“黃金機遇期”。


  建設者的智慧結晶

  魏文魁,這位第四任江蘇洋口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到來,為項目的成功又增添了幾分勝算。

  剛過不惑之年的魏文魁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10年的部隊生活練就了他吃苦耐勞、執著追求、雷厲風行、善打硬仗的作風;7年在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的工作經歷,讓他熟悉了國際化管理,擁有了看問題的大視野,學會了在合資公司的複雜環境裏處理各類疑難問題;執掌中化格力碼頭項目帥印,使他積累了做大項目的經驗。所有這些,似乎都是為洋口港而準備。

  魏文魁指揮的第一場硬仗,是當時全國第二長的外海深水橋梁——洋口港黃海大橋。此橋梁長度為10.05千米,合同工期為26個月,是洋口港開發建設的四大關鍵工程之一。自2006年10月28日開工以來,中交二航黃海大橋項目部始終把“爭科學領先,創管理一流”放在首位,以新理念、新標準、新措施推動工程建設。冬季氣候複雜多變,施工現場寒風凜冽。颱風季節海上風浪大,建設者們每天24小時輪班作業,以每天30米的速度向前推進,駐紮在工地的500多名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起早摸黑,披風裹雨,雖苦猶甜。技術管理上,他們優化深水區40米箱梁架設施工方案,採用250噸提梁門架結合205噸架橋機對40米箱梁進行架設安裝代替用懸浮架設40米箱梁,避免了浮吊受潮水影響無法架設安裝,為40米箱梁架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全體參建人員經過627天的共同奮戰,全橋比原總體計劃提前一個月貫通。

  2006年12月1日,建設人工島戰役打響。這一洋口港的“前哨”工程是洋口港建設的關鍵。人工島項目共分為3個區,圍填面積約為1.44平方千米,島壁結構總長度為4688.458米,內隔堤總長度3477.09米,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人工島工程結構由鋼板樁施打、軟體排鋪設、島壁拋石施工、充填管袋施工、內隔堤施工、吹填施工和胸墻施工等組成,離岸最近處達13千米,低潮時南側露灘,高潮時全部淹沒,施工時全部依靠船舶作業,受風浪潮汐的影響大,大汛期潮差達8.4米,每月的作業天數平均不到一半。加之本地石料資源短缺,石料必須經長江口從190海裏外的浙江舟山運來。現場作業船、運輸船、交通船日常就有二三百艘,高峰期就有400多艘,裝載機、自卸汽車、吊車、挖掘機等機械設備100台輛,加上千余名施工人員,給現場指揮帶來難以想像的困難。

  自開建以來,人工島經歷了大大小小近10次颱風,而10月之後大風裹著寒潮又一次次地襲來。建設者們戰天鬥地,創造出日拋石超3萬立方米的紀錄。吹沙量從1天6萬立方米上升到10萬立方米,最高達12萬立方米。大家堅守在海上,潮來我退,潮退我進,不分晝夜,搶抓一切可用時間,不間斷趁潮作業。

  洋口港公司的會議室裏的燈光經常徹夜長明。洋口港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建和始終奮戰在施工第一線,在天災面前,數次遇到生命危險,面臨生死考驗,他忘我奉獻、勤懇工作、科學管理的作風彰顯了保華集團精神,在施工單位面前發揮了表率作用。

  “尊重自然,順其自然”是洋口港公司的綠色開發理念。公司工程總監何永康就是綠色理念的踐行者。為千方百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填海工程堤圍和人工島設計沿著自然輪廓走向,減少干擾海流及對生態的潛在影響,並以水力模擬試驗對其可行性進行確認。接岸引堤長度從6千米縮減至1千米,其餘部分採用了多孔橋墩結構,以避免影響海流及洋流環境。在橋梁的結構施工中採用了預應力砼預製梁,減少使用現場支架工程和砼的現澆施工,儘量減少對海洋環境、海床和海流的干擾。鑽孔灌注樁工程,充分利用泥漿分離器,迴圈使用泥漿,以防止排放不良物質進入海中。

  通過公司盡心組織、科學管理,洋口港建設創下了在複雜施工環境下人員零傷亡、環境零污染、水上交通零事故的“三零”紀錄。

  2008年7月16日上午,黃海大橋全線貫通,香港保華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明權從維多利亞海灣專程來到南黃海祝賀,與中共如東縣委書記周鐵根、縣長詹立風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2008年10月28日,在距離如東海岸13千米的人工島——南黃海太陽島上,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莊嚴向全世界宣佈了東方大港口的初步通航。鮮花與笑臉相映,錦絹與綵球齊飛,萬噸巨輪“新捷號”鳴響通航的汽笛駛進洋口港碼頭。一位英國專家感嘆説:“這樣的奇跡只有中國人能創造!”

 

  金鳳落巢的成功力作


  現年55歲的袁新安成為了洋口港開發全過程的見證者。從如東縣政府秘書到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同時兼任江蘇洋口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新安為洋口港開發幾乎傾注了所有的心血。


  以項目帶動港口開發,以港口支撐項目建設,是袁新安和洋口港的開拓者們當年制定的發展戰略。而LNG項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就是洋口港開發的突破口,此項目能否落戶如東關乎洋口港的未來。


  1992年初,袁新安無意間獲得一則資訊——江蘇省將開發LNG項目,並有意在沿海選擇建設LNG電廠和接收站——便開始為項目落戶洋口港而四處奔走。


  1993年春,江蘇省電力設計院發現,洋口港不僅有一條不需要疏浚的10萬噸級航道,還可以西太陽沙作為接收站址。更重要的,如東提供的《洋口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成為眾多港口中唯一的可行性報告,受到專家關注。之後便是長達4年的數十次論證,洋口港在向目標一步一步靠近。


  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時部分人認為引進國外天然氣,勢必會影響國內煤炭企業發展。考慮到中國能源今後的發展趨勢,國家發改委委託中海油對東南沿海引進LNG項目作規劃研究,在研究結果未定之前,所有LNG項目一律叫停。中海油對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東南沿海進行考察,提出了一個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選址的構想。從此,進入了長達8年的LNG站比選時期。


  更令如東人想不到的是,8年中的每一次比選都與如東無緣。尤其是中海油的LNG電廠規劃研究幾乎將如東排在了比選行列之外。面對中海油的“一票否決”,如東人的心涼了。當時還是縣政府秘書的袁新安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對著中海油的領導大聲喊出:“一定要放在如東,我們如東人自己建!”一句話使中海油的領導都愣住了,他們幾乎不敢相信這個如東人竟然出此“狂言”。然而,正是袁新安的這奮力一呼,喊出一線生機,在江蘇省領導的推動下,比選的目光又一次投向洋口港。


  天有不測風雲。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春節,當人們正沉浸在喜悅氣氛中,不曾想,正月初六召開的國務院專題會議作出決議,暫停長三角LNG項目審批,上西氣東輸項目,積極支援西部大開發。江蘇LNG項目再次陷入僵局。


  袁新安和洋口港的開拓者們並沒氣餒,而是繼續積極準備,等待新的時機。


  機會終於來了!國家根據經濟迅速發展對能源的新需求和世界能源供求關係的新變化,以及從“西氣東輸”安全、及時、充足供應考慮,江蘇LNG項目作為第二氣源重新引起關注。


  2005年4月29日,時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的張國寶在江蘇LNG項目前期工作辦文單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歷經了長達13年基礎工作的江蘇LNG接收站項目終於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准,進入核準前的準備工作。


  從這一天開始,袁新安變得更忙碌了,往返于南京和北京成為袁新安的家常便飯。辦文單到哪,他就追到哪。


  2007年2月28日,中石油終於拿到國家環保總局的批復,歷時15年之久的江蘇LNG項目終於拿到了最後一個批文。


  2009年3月14日,江蘇LNG項目合資經營合同在北京簽署,中國石油、太平洋油氣、江蘇國信三方合資,一期工程投資約60億元。該項目由人工島、LNG接收站、碼頭棧橋、海底管線組成。接收站位於洋口港西太陽沙人工島上,佔地面積0.3平方千米,建設LNG專用碼頭一座,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26.7萬立方米LNG運輸船。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規模為年處理LNG350萬噸,年平均提供天然氣48億立方米;二期規模增至處理LNG650萬噸,年均供氣87億立方米。


  目前,在建設者們的日夜拼搏下,人工島、重件及工作碼頭、接收站儲罐平臺建設已順利完成。

人工島建設期間,工程技術人員搶抓一切可用時間作業。

  長三角騰飛的戰略引擎

  
  有專家將江蘇沿海開發稱為繼深圳、浦東開發後的“第三次浪潮”,作為江蘇沿海開發的破題之作,洋口港在“第三次浪潮”中應擔當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


  周鐵根的回答是:洋口港要成為江蘇的重要經濟增長極,發展模式為石化、冶金、能源+物流。洋口港是江蘇重組産業佈局,實施戰略調整的一個現實選擇。洋口港是物流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可改變通過長江走上海的格局。洋口港是長三角地區實現以長江為軸線的南北均衡發展的重要節點,南岸空間已小,北岸要發揮作用,洋口港作為長江北翼的物流中心,將在長三角經濟增長中發揮引擎作用。


  為加速成長為長三角騰飛的戰略引擎,港區工程進一步加速推進,LNG接收站工程1、2號儲罐已升頂,3號儲罐基礎已形成,專用碼頭即將竣工,累計完成總投入量的50%。管線橋工程超序時建設,完成了工程進度的48%。臨港工業區圍堤工程已實現合龍。太陽島三期工程正加速推進。新城綜合商務大廈即將投入使用。220千伏長沙輸變電工程已經完成工程量的75%。臨港工業區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已經開工。太陽島2萬伏供電工程線路已開始供電。太陽島道路、供水工程全面完工。海洋鐵路完成總工程量的38%,洋口運河穩步推進,錫通高速、臨港高等級公路建設加快步伐。新能源工程成效明顯,目前共有267台風機成功並網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4.5萬千瓦,實現並網發電13億千瓦時。


  據介紹,洋口港近期的目標是:在加速建設高速公路、鐵路、運河的同時,提升港口功能,在3~5年內建成3個10萬噸級碼頭、10個3萬~5萬噸級碼頭,臨港工業區圍海造地達到了30平方千米。


  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南黃海的這個“藍色精靈”。2007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視察洋口港區時,激情滿懷:“洋口港是南通的資源,江蘇的資源,更是中華民族的資源,現在全國像這樣的資源不多了,要充分利用好!”


  洋口港還留下了李源潮、顧秀蓮、董建華、李金華等領導人的足跡。


  光彩熠熠的洋口港,成為中國遞給世界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