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3日電 臺灣《旺報》23日刊出評論説,臺灣近來經濟下滑,有部分輿論指ECFA的成效不彰的言論,實有不公。ECFA的簽署絕對有利於臺灣經濟發展,臺灣“朝野”雙方應放下爭議,用客觀且理性的角度,思考ECFA帶來的效益,抱持正面的看法,不但有于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而且對於臺灣經濟的短期與長遠發展都是最有利的。
文章摘編如下:
近期臺灣經濟數據很難看,不僅“GDP”保2破功(苦心經營,毀於一旦),7月外銷訂單及出口均出現連續第5個月衰退,部分輿論開始將矛頭指向ECFA的成效不彰,並否定兩岸經貿合作的成果,這些言論實有不公。
全球經濟齊疲弱
首先,臺灣經濟下修及出口下滑,主要是因全球經濟不佳所致。環球透視今年以來持續下修全球經濟成長,8月已降至2.6%,較5月預測下修0.3個百分點。
其次,兩岸ECFA簽署雖然已經有兩年,但是目前僅有列于早收清單中的數百項産品免稅,而其他另外還有7、8千項産品有待後續協商降稅的問題。當局仍在努力中,只是到目前為止,其他的商品降稅的協商仍然沒有完成。因此,不能僅以目前兩岸進出口數據,就否定ECFA整體的效益。
再者,ECFA之效益不僅限于我們對大陸的出口,其亦能吸引了臺商、外資的投資。面對未來,我們相信ECFA還能有更多的發酵空間。
首先,攸關貿易結算匯兌成本與匯率風險以及兩岸資金往來的貨幣清算機制,不要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其次,就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由於臺灣服務業佔“GDP”比重約70%,而且軟實力基礎厚實,服務業領域的開放對臺灣經濟競爭力相當重要,應把握在大陸拓展市場的商機。再來就是其他商品貿易的協議,減少兩岸貿易的關稅成本,讓臺灣的商品可以加速的銷往大陸。
放寬限制吸陸資
再者,雖然第八次的“陳江會”已經簽署了投保協議,臺灣將逐漸放寬大陸來投資的限制,但是仍然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相關規定,限制了陸資來臺,例如:股市投資金額、陸資參股金融業及大陸商務人士來臺停留時間的限制等等,當局都應都有進一步討論鬆綁的空間,並研擬相關開放的配套措施,讓更多陸資願意來臺投資。
此外,擴大陸客來臺觀光是最有效且直接刺激臺灣內需的辦法,當局除了推動擴大陸旅遊團來臺之外,針對陸客個人遊亦應協商簡化申辦程式,並建議大陸增加個人遊試點城市,讓更多的大陸觀光客來臺灣來觀光,以刺激臺灣的內需。
最後,我們再次強調,ECFA的簽署絕對有利於臺灣經濟版圖的擴展,不僅僅是創造兩岸“互補互利、互惠雙贏”的商機,更多的是它打開了臺灣邁向世界的大門。
因此,我們希望“朝野”雙方放下爭議,用客觀且理性的角度,思考ECFA帶來的效益,抱持正面的看法,不但有于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而且對於臺灣經濟的短期與長遠發展都是最有利的。(彭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