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峽時論:“胡連會談”共識正在逐步落實

  時間:2006-04-13 08:38    來源:     
 
 

  去年3月底,國共兩黨在促進兩岸經貿合作等方面取得“十二項初步成果”或共識,並成為“胡連會談”五項共同願景的重要內容。一年來,國共達成的多項共識在雙方的積極努力下逐漸變為現實,並取得積極的經濟與社會效果——        

        兩岸經貿論壇即將在北京召開,標志著國共雙方積極推動的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對于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與制度化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落實經貿領域多項共識取得進展

        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尤其是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問題是國共努力的重要目標,大陸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對所涉及的通關、檢驗檢疫、物流等提供優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其中自8月1日起對準入的臺灣水果從12種擴大到18種,而且對臺灣產菠蘿、木瓜、楊桃、芒果等15種水果實施零關稅措施,在島內引起極大反響,也引發了兩岸農產品貿易熱與農業交流熱,接連舉辦了臺灣水果與農產品展銷會、交易會以及兩岸農業論壇與學術研討會等一係列的活動,兩岸農產品貿易取得快速增長,其中臺灣零關稅水果進口達到4000多噸。日前福州臺灣水果交易中心與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也宣告建立,將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與兩岸農業合作創造新的條件。

        在直航與客貨運包機常態化方面,雖然由于民進黨當局的阻撓未能實現,但2006年“春節包機”還是取得不少突破,不僅航點、航班增加,而且搭載對象擴大,由原本嚴格的只限臺商擴大至臺生與臺屬等更多的臺灣民眾,使原本的“臺商春節包機”變為真正的“臺胞春節包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為解決臺商融資困難及落實國共兩黨的會談共識,國家開發銀行與國臺辦于去年9月公布“關于支持臺灣同胞投資企業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在未來五年內向臺資企業提供300億元人民幣的開發性貸款,今年2月21日正式公布“臺資企業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暫行辦法”,受到廣大臺商的熱烈歡迎。這一政策已正式啟動,不少臺商獲得貸款。

        國共達成“十二項初步成果”中還提出“恢復對臺輸出漁工勞務合作業務,推動兩岸民間行業組織盡快進行協商,做出安排”。此後,大陸方面與臺灣民間漁業組織積極進行接觸、協商,今年初雙方已經就恢復漁工勞務合作的基本條件和合作中的具體操作程序達成了原則共識,大陸方面決定恢復對臺漁工勞務合作業務,預計可惠及島內30萬漁業從業人員,從而獲得島內漁業界的熱烈歡迎,而且將為未來兩岸漁工勞務合作甚至更大范圍的漁業合作與勞務合作開創新的局面。

        順應島內民意,大陸方面在去年5月初宣布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並表示積極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在島內引起熱烈反響,也成為島內最熱切盼望早日實現的事項,以挽救正在衰敗的臺灣經濟。

        兩岸民間與基層交流進入新階段

        在解決臺生就學與臺胞就業問題上也取得突破。教育部決定自2005年9月起對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實行同等收費標準,並設立了臺灣學生獎學金,大大減輕臺灣學生的負擔,特別對島內困難的家庭顯得更為重要。同時,為方便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學生在大陸就業,大陸方面及時修改法規,放寬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條件,簡化就業手續,特別是對在大陸高校畢業的臺灣學生在依法辦理工作證後,與大陸畢業生享有相同的就業機會,對鼓勵臺灣青年學生到大陸求學、就業、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日前廈門“臺交會”上還舉辦了臺灣人才就業洽談會,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與發展做出新的嘗試。

        國共雙方在兩岸民間與基層交流方面的共識也逐步得到落實。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國民黨在“胡連會”後,迅速組織執政縣市基層黨部的代表團訪問大陸,先後與大陸多個城市進行了對口交流,同時帶動兩岸基層組織的廣泛往來與交流,書寫了兩岸交流從宏觀到微觀、從上層到基層的發展歷史。

        另外,在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方面也取得實質性進展,兩岸已建立起初步的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機制,一年來兩岸警方聯手破獲重大走私販毒案件與島內商人被綁架案等多起重大案件,將為兩岸正常的經濟交流與民間往來創造更好的環境。

        兩岸關係環境得到重大改善

        國共雙方在兩岸經貿與兩岸民間往來方面達成的共識及其推動與落實,尤其是大陸依雙方共識單方面提供許多惠及臺灣民眾的諸多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首先是此舉扭轉了近年來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局面,營造了兩岸關係緩和氣氛,出現了兩岸交流熱與臺灣島內社會各界的“登陸熱”,去年臺灣民眾赴大陸人次首次超過400萬人次,兩岸關係環境得到重大改善。

        其次,進一步促進了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兩岸經貿領域進一步拓寬,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兩岸貿易快速增長,而且許多舉措為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有利基礎。

        第三,國共的努力與大陸的善舉,在島內民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得到農民、學生與工商界各階層民眾的肯定與歡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島內民眾對大陸的誤解與敵意,增進了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而且逐漸對島內政局發展產生某些正面的或積極影響。

        不過,由于民進黨當局的幹擾與阻撓,國共合作推動的部分兩岸經貿往來舉措與大陸的善舉仍無法落實,如兩岸直航至今無法實現,兩岸金融監理協議與貨幣清算協議無法簽署,大陸民眾赴臺旅遊無法落實,大陸贈送的大熊貓無法進島,令人遺憾。

        論壇交流模式將會持續進行

        國共達成的“十二項初步成果”與“胡連會”所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是一個以臺灣人民利益為依歸的重大舉措,是大陸所推動的“民心工程”,也是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的基礎工程,不管有多大阻力與障礙,都會持續推動。

        這次國共經貿論壇,盡管過程曲折,受到民進黨當局的阻撓與幹擾,無法在島內舉行,但還是得以在北京舉行,這本身就是落實國共共識的重要行動,對于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這一論壇受到海峽兩岸尤其是島內工商界的高度關注與期待,島內工商界與臺商參與熱情甚高,希望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能夠有新的突破與發展。可以預期,不論有何種阻礙,這一對兩岸關係發展與臺灣人民有利的國共經貿論壇交流模式將會持續進行下去,而且會不斷尋求新的突破,甚至未來可能成為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重要平臺。(作者陳險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6-04-13 第03版 ))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