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7號開始將在海南和福建等地舉行的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係列活動目前已經準備就緒,現在工作人員正在把這些彰顯臺灣農民在大陸打造實業所收獲的累累果實的展板布置在會場內外。這項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兩岸農業交流活動將集中展示多年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取得的成果。
今天,就在會議主辦者忙碌布展的時候,離會場100多公里外的臺灣農民陳泰南也正抓緊從三亞把自己種植的一些農產品運到展示現場。1988年,他的父親陳利通是第一個從臺南來到海南島種香瓜的地地道道的臺灣農民。如今陳氏父子最初的500畝香瓜地已經發展成3000畝的多種臺灣水果綜合種植基地。
三亞三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泰南:火爆的情況,就是客商要先拿錢來訂,訂的話要先看產量,有產量的話,客商才能排到,有一些客商還是要不到貨。
記者:如果說最初來大陸創業的臺灣農民只是單打獨鬥的話,那麼近幾年大陸為臺灣農民建立的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創業園,(插畫面,潘明榮主題片中有)則以產業集群的合力推動著兩岸農業合作向深度發展。我所在的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就是從當初的一家水產品加工點發展到今天的投資近六億的農產品運銷等六大產業集群。
象漳浦這樣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已在大陸設立4個,另外,1997年以來,大陸還在福建、山東、廣東、海南等地建立了7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兩岸農業合作已由單一的農產品種植延伸到加工、銷售、貿易等領域,據2005年底不完全統計,在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業企業已有5000多家,實際利用臺資300多億人民幣。
來源:央視國際
編輯:芳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