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風雨三十年:一場官司帶來發展變革(圖)

時間:2008-06-10 09:09   來源:

  30年前,一部電影《少林寺》讓這座藏于深山的千年古剎名揚天下;30年後,這座禪宗祖庭以其現代化的生存方式而備受爭議。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少林寺從衰敗中走向復蘇,如潮遊客仰慕而來,武僧團赴海外演出博得喝彩,成立實業公司謀求多元化經營,參與多項文化産業發展……30年來,少林寺贏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也招來了不少非議:少林寺還是不是佛門凈地?

  回眸少林寺這30年,3個清晰的拐點鮮明可見,它標誌著這座千年古剎在各個時期提高自身實力質的變化。沿著這個脈絡,人們不難看到,當佛家寺院將其擁有的各種資源予以商業性開發和開放後,必然會與傳統格格不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弘揚少林禪宗文化的手段是否恰當,恐怕誰也無法給出答案,但人們可以看到的是,少林寺正在努力適應著當今社會的節拍和發展。   

  一部電影讓千年古剎名揚天下

  像少林寺這樣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景區並不少,但能做到像這樣深度開發和挖掘的並不多,而之所以被稱為“現象”,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

  4月11日中午,天氣並不算好,濕冷中夾雜著幾絲寒風,但這並不能阻擋住遊客的腳步,少林寺山門內外依然遊人如織,上千名遊客流連于禪宗祖庭內外參觀、拍照。在寺內僧人的帶領下,記者穿過一道紅墻,喧鬧和嘈雜瞬間被隔離在身後,僧人把記者帶到寺院西側一處禪房內:“稍等片刻,師父有接待,很快就來。”

  幾分鐘後,一位著一件普通黃色袈裟的中年僧人連聲説著“抱歉”走進禪房,他就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釋永信相貌普通,儘管曾頻頻見於報紙、電視,但眼前的這位僧人卻沉穩中略顯低調——儘管他被冠以“少林CEO”的稱號。

  1981年,一個16歲的安徽少年揣著一條棉被和20斤糧票來到嵩山,希望能皈依佛門。後得師父行正為其剃度,賜法名為永信。釋永信見證了少林寺從衰敗到復興之路,在他的印象中,上世紀80年代的少林寺可以用“廢墟”來形容,“到處是殘垣斷壁,十幾個和尚守著28畝地過日子”,1928年軍閥縱火焚燒少林寺留下的痕跡仍依稀可見,而寺院的經濟來源,就是賣大碗茶。

  “説是茶,其實就是賣白開水,一碗幾分錢。”釋永信回憶起當年的苦日子頗有感慨,當時從登封到寺院的路全是土路,“1979年,當時國家開始在全國選點,介紹一批景區向外國人開放,少林寺有幸名列其中。”

  少林寺走向復蘇的第一個拐點出現在1982年,電影《少林寺》的全球熱映,讓很多人知道了中國功夫的發源地少林寺。提起這部紅極一時的電影,很多人想到的是李連杰,但釋永信説,最應該提起的是廖承志。1979年,廖承志給香港導演張鑫炎寫信,建議拍攝《少林寺》。隨後,香港中原電影公司來少林寺進行實地考察。“當時登封市領導要求我們支援攝製組的工作,要像支援黨組織那樣。“提起當年這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釋永信笑了。

  少林寺自此打開了一道對外交流的大門。

  “到少林寺去!”成為那個時代不少年輕人的英雄夢想,不知有多少懵懂少年看了不下幾十遍《少林寺》後,打起鋪蓋卷上少林寺拜師學武,這其中,就包括後來紅極一時的《士兵突擊》的主演王寶強。如今,拜師學武這種夢想被更為規範化的武術學校所實現。經常在央視春晚露面的塔溝武校號稱世界第一武校,僅在校學生就多達1.8萬人,而類似的武校在登封至少有五六十家,學生幾萬人。

  到少林寺去,還有一種方式是旅遊。根據統計,1974年至1978年,少林寺遊客總量僅為20萬人左右,而到了1983年至1985年,這個數字猛增到300萬人。“那幾年,一天能來六七萬人,我記得當時很多旅遊車輛都是東風汽車,一車載了五六十個人。“釋永信回憶説。正是從那時起,少林寺旅遊收入長期穩佔登封市財政總收入的30%以上。登封,河南鄭州的一個縣級市,在少林寺的影響下確立了旅遊立市的戰略方向,以往的經濟支柱——煤炭,已經讓位給了新興的旅遊業。

  少林寺也在為“旅遊經濟”不斷添薪:1986年,少林寺先後創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少林書畫研究院等;1988年1月,少林寺首次公開對外表演功夫;第二年少林寺組織少林武僧團開始國內外訪問……30年來,少林寺武僧團已經出訪了七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像少林寺這樣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景區並不少,但能做到像這樣深度開發和挖掘的並不多,而之所以被稱為“現象”,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

  一場官司帶來的發展變革

  一場突如其來的官司,讓釋永信這位當家和尚開始思考新十年的何去何從?

  1993年,已經擔任住持6年的釋永信突然得到消息:某食品廠在電視臺播出了少林火腿腸的廣告。在該廣告中,不僅出現了少林寺匾額,而且還有以電影《少林寺》主題曲配的廣告詞“少林、少林,少林火腿腸”。廣告播出後,眾多佛教徒向中國佛教協會反映情況,抗議少林寺“不該允許商家如此作為”。

  “太不像話了!眾所週知,少林寺僧人始終持戒食素,這種做法對少林寺的影響太惡劣了。”面對各方詰難,釋永信有口難辯。這一年的12月,少林寺將這家食品廠告上法庭,這也被稱為國內宗教寺院名譽侵權第一案。兩年半之後,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被告某食品廠停止生産、銷售少林火腿腸。

  官司塵埃落定,但名譽侵權仍余波未消,這場“基於宗教感情考慮”的官司,少林寺只是表明瞭反對用少林商標生産火腿腸的態度,但並沒有涉及到該廠註冊使用少林商標這一源頭問題,而這時,很多商家從中看中了“少林”兩個字背後所蘊藏著的巨大商機,搶注“少林”商標的狂潮愈演愈烈。

  有統計表明,當時國內有54個“少林“商標在使用,行業涉及汽車、傢具、五金、食品、醫藥等,居然還有少林酒和少林煙,而境外搶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標的國家多達70個,平均每個國家搶注11項。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2000年雪梨奧運會前夕,竟然有四個“少林寺方丈“和兩個“少林武僧團“出現在當地,被惹怒了的當地僑團和媒體將一紙投訴狀遞到了有關部門。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面對商業利益的衝擊,少林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是閉門清修,還是開門護法?釋永信處在尷尬之中,“我們不是法人,不是當時《商標法》的保護對象,對商標沒辦法去申請、註冊,但少林寺的聲譽是千百年來眾多高僧大德創立下來的,不能毀在我們手裏。”

  逢千年未有之巨變,逢千年未有之挑戰。1998年7月,少林寺作出創舉:投資成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有了公司這個法人身份,少林寺可以依法開展對少林和少林寺無形資産的保護和管理。”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大梁説,少林寺至今已拿到45個類別、近200項商標的註冊證書。2004年11月,少林寺商標還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2000年10月起,少林寺向歐盟、美國、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出“少林“商標註冊申請。2002年,德國柏林法院民事法庭作出終審判決:禁止歐洲某演出公司冒充“少林寺”、“少林武僧”做廣告誤導觀眾。在澳大利亞,少林寺也搶回了6個類別的“少林”商標在先申請權。商標保衛戰初步告捷。

  2003年3月,臺灣地區一家電影公司與少林寺聯繫後,就在電視片中使用少林智慧財産權一事達成了協議。隨後,該公司向少林寺實業發展公司支付了38萬餘元的無形資産管理費,這是公司成立後的第一筆收入。“後來,我們繳納了2萬多元的稅款,這也是建國後少林寺繳納的第一筆稅款。”

  千年古剎的華麗轉身仍在繼續,1996年,少林寺在中國寺院中率先建立了中文網站,現在即將推出繁體中文版和英文版。“網站作為一個世人了解少林寺歷史、現狀的窗口,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站每天的訪問量最多時有20萬人。中西文化存在差異,能讓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喜歡中國的文化,我們需要這樣的現代化工具。”少林寺網站負責人釋延達法師如是説。(《大河報》記者朱金中)

  釋永信簡歷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安徽潁上人。

  1981年在少林寺出家;1987年成為少林寺住持,時年22歲,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寺院住持;1999年正式升座成為方丈,成為少林寺1500年來最年輕的掌門人。

  釋永信先後創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少林武僧團、少林寺紅十字會、少林書畫研究院、中華禪詩研究會、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視公司等機構。

  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近年來,釋永信方丈利用商業推動少林寺的光大事業,在社會上引起爭議。有人説是另類的光大事業,也有人説這是背離佛家的傳統思想。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