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網消息 7日,首屆海峽兩岸旅遊高峰論壇在廈門會展中心國際會議廳拉開帷幕。會上,兩岸知名專家學者提出“臺灣海峽經濟圈”和“兩岸旅遊策略聯盟”兩個概念。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教授提出,應把包括福建、浙江溫州和廣東潮汕地區在內的“臺灣海峽經濟圈”作為全國經濟增長第四極,並給以高度重視,納入“十一五”規劃,建設重點旅遊區域。
“我們僅有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不夠,需要有更多的區域經濟核心都市圈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楊開忠認為,這一區域地處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區域之間,同時也是東北亞和東南亞的連接區域,經濟實力相對較強,人口密度相對較大,其區位優勢和逐漸拓展的經濟腹地(包括江西等鄰省)決定了能夠承載國內、國際兩個旅遊市場的功能,具有區域經濟發展的聯動效應,重點發展這一區域,對兩岸統一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不能因為過時或正在過時的觀念低估了這一區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楊開忠說。
但同時楊開忠表示,臺灣當局完全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和通過兩岸包機逐步過渡到兩岸直航,將是建立這個經濟圈的關鍵。
國民黨中常委、臺灣大學經濟學博士李紀珠教授此次呼吁兩岸建立“旅遊經貿策略聯盟”,引起與會人士很大共鳴。
“民間無障礙,關鍵在臺灣當局。”李紀珠認為,臺灣近年出于部分大陸觀光客滯留等片面原因放棄極具發展潛力的旅遊業而不斷投入其他產業,結果“砸千斤收四兩”,切斷了兩岸經貿的動力來源,是極其錯誤的。
她指出,兩岸旅遊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均在2%以下,提升附加值尚存很大空間,臺灣如果與大陸業界攜手,“是很棒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