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峽旅遊博覽會
首 頁  |  專題首頁  |  博覽會動態  |  觀點爭鋒  |  相關報道  |  圖文並茂  |  島內風光  |  名勝古跡
字號:
兩岸學者:兩岸應共享旅遊合作“大餅”

  時間:2005-09-09 09:58    來源:     
 
 

  新華網廈門9月7日電 (記者張勇 康淼)海峽兩岸在發展旅遊業方面均有很大成長空間,兩岸旅遊業在相互作用、互補互惠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兩岸旅遊業的交流與合作大有可為,兩岸旅遊業的共同發展將對兩岸經濟產生積極作用——這是出席首屆海峽旅遊論壇的兩岸學者 7日在此間共同表達的觀點。

     本次論壇是首屆海峽旅遊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福建省副省長王美香、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戴肖峰以及海峽兩岸旅遊界代表等共百余人出席論壇。

     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的知名經濟學者李紀珠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旅遊業的發展對于兩岸經濟發展而言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旅遊產業對臺灣GDP的貢獻率僅有1.6個百分點,大陸旅遊業對GDP的貢獻率也只有2.4個百分點,兩者對各自就業率的貢獻均為兩個百分點。兩岸在發展旅遊業方面均還有很大的成長潛力和空間。

     李紀珠說,大陸遊客已成為一個龐大的旅遊客源,如果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以每年100萬遊客計,每年可為臺灣創造500億新臺幣的觀光產值,加上周邊產業的話則將高達上千億元。“只可惜臺灣當局居然放著這塊大餅不吃。”

     李紀珠表示,旅遊並不是單純的經濟活動,而兩岸淵源甚深,擁有共同的血脈、文化和情感,這對于旅遊業的合作和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在論壇上提出,兩岸旅遊業具有很強的交互作用,特別是福建等地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未來可合作建設“臺灣海峽旅遊圈”。他表示,“‘臺灣海峽旅遊圈’的發展不僅有利于福建等地的經濟發展,也有利于閩臺兩地民眾的溝通和了解,進而推動兩岸關係的健康穩步發展。”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李非在演講中則提議成立“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為兩岸旅遊業的交流與合作提供助力,讓兩岸經濟共享旅遊合作這塊“大餅”。

     據悉,為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旅遊業的交流合作與共同發展,國家旅遊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協同多家港澳臺旅遊機構,在第九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共同舉辦首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博覽會的主要活動包括海峽旅遊論壇、海峽旅遊合作與發展圓桌會議及旅遊項目推介會等。(完)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