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來自海峽兩岸的旅遊業者和專家7日在海峽旅遊論壇上紛紛獻言獻策,共同為兩岸旅遊業的合作支招。
來自北京大學的楊開忠指出,兩岸旅遊業可合作建設“臺灣海峽旅遊圈”。 該區域內的旅遊資源豐富,且福建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在共同建設旅遊圈方面擁有很大潛力。“臺灣海峽旅遊圈”的發展不僅有利于福建等地的經濟發展,也有利于閩臺兩地民眾的溝通和了解,進而推動兩岸關係的健康穩步發展。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李紀珠表示,臺灣和大陸的旅遊業具有很強的互補空間。旅遊業的發展對于兩岸經濟發展而言均具有重要意義。隨大陸經濟的發展,大陸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大陸遊客已成為一個龐大的旅遊客源。如果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以每年100萬遊客計,每年可為臺灣創造500億新臺幣的觀光產值,加上周邊產業的話則將高達上千億元。
來自澳門大學的楊允中說,增強兩岸四地的旅遊業合作,首先要發展海峽旅遊,要制定好跨省區的旅遊規劃,還要完善交通網絡、簡化旅遊辦證手續。
楊允中表示,旅遊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政府、企業和遊客的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四地的深入合作,有望建設成為國際級高知名度旅遊度假密集區,成為旅遊產品及服務的多元化綜合性旅遊區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李非則指出,要建立閩臺旅遊業合作機制。閩臺旅遊業的有關民間協會組織可先行建立聯係機制,共同探討合作事宜,還可由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組成“兩岸旅遊業交流協會”或“閩臺旅遊業界聯誼會”等民間組織,建立穩定的民間聯係渠道,加強旅遊合作中的技術性、事務性商談,發揮橋梁作用,規避目前存在的體制弊病和政治障礙。 (郝正海 陳英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