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兩岸老字號精品展26日在臺北落下帷幕,3天成交1500萬元(人民幣,下同),8家老字號被代理商相中。
8家老字號被相中
展會即將結束,臺灣紹興籍魏老太太在紹興鹹亨食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賴”著不肯走,手上拿著一張剪報一定要買紅豆腐乳,因為沒貨最後只能拿了一只擺設的空瓶子回去當作紀念。
胡慶余堂、張小泉、黃古林、女兒紅等浙江老字號品牌在臺灣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0歲以上高齡的老人記者就見過不下5位,今年已經85歲的臺灣永康籍朱先生更是帶著夫人女兒逛了3天展區。據現場粗略統計,3天現場成交1500多萬,鹹亨酒店、翠沁齋、唐宋酒業、天臺烏藥等8家老字號被臺灣代理商看中,希望能夠獲得代理權。
展會現場火爆
悠長的隊伍幾乎把邵永豐的展位繞了個遍,3天來從上午10點到下午結束,隊伍始終那麼長,衢州邵永豐的麻餅熱了全場,全手工制作,一刻不停歇,據掌門人徐成正估計,至少賣了1萬個麻餅。“第一天,因為前面一個人買了30個麻餅還不肯罷手,隊伍差點‘暴亂’,因為手工餅數量有限,第二天只能挂出每人限買100元臺幣。”
展覽第一天,熱情的臺灣老百姓買走了不少櫃臺上的張小泉剪刀樣品,晚來一天的人很多款式就看不到了。“我1949年來臺灣就帶了把張小泉剪刀,現在都還在用呢。”一位寧波籍老先生很激動,現場就跟公司總經理周先生攀起了當年的歷史。到了第三天,架子上張小泉的刀具、剪刀基本售空。
朱府銅藝賣了10件銅雕藝術品、小巷三尋的土布服裝賣了1萬多人民幣、王星記的扇子賣了920把,收入30多萬……
“臺灣我們還要再來”
知味觀此次來臺灣參展代表就楊德清一個人,穿著唐裝挂著工作牌的小楊沒有乖乖守著展區,而是拿著專業相機到處轉。原來這次小楊有個艱巨的任務,就是“打前站”。“這次因為不能現場烹飪,因此只能帶點模型過來,6月份我們還要來參加在臺灣舉行的國際食品展,先學習一下,到時候希望能夠一炮打響。”
溫州市縣前湯圓店經理徐君唐雖然也只能擺擺塑料樣品,可這次卻帶來了4個人,“我們溫州總店的小吃賣得很火,臺灣小吃也很有名,我們已經去士林夜市見識過了,所以想引進臺灣的小吃,強強聯合,打包向大陸推廣。”徐君唐說,想引進臺灣的小吃不光是為了增加產品品種,關鍵也想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還要繼續深入洽談,說不定過兩天又要來臺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