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本網一線報道要聞視頻報道各界反應分析評論線路報價赴臺遊必讀景點推薦美食推薦
購物推薦 | 臺灣遊記民俗風情圖片記錄兩岸包機歷程大陸居民赴臺遊大事記兩岸週末包機安排兩岸“三通”進程新聞背景
 
 
 
初夏的阿里山螢火點點(圖)
 
  來源:      日期: 2007-05-21 09:44

 
 

  初夏的阿里山,除了螢火蟲浪漫飛舞外,還有滿山的綠意可以賞。(圖/陳志東攝影)

  每年4月到6月,阿里山螢火蟲閃閃發亮,照亮了夜空,也點燃了鄒族的故事。今年阿里山來吉部落特別推出“哈莫瓦那”體驗之旅,除了帶領遊客觀賞螢火蟲外,也要傳唱鄒族人的故事,並將安排區內各景點與文物館巡禮。

  其中,位於蘭後民宿的鄒族文物館,更是這躺旅程的重點。鄒族文物館是獵人亞麥伊與妻子陳葉共同精心打理的,緣起于陳葉已過世的獵人父親陳莊次的想法。由於保育觀念的提倡,陳莊次先生不再打獵,十幾年前便開始陸陸續續整理過去生活相關的用品,存放至文物館內。

  文物館所陳列的主要是鄒族祖先在生活中所使用過的各式器具及服飾等,包括鄒族祭祀祈福典禮上所用的各式道具,飲食所用的酒器、運貨用的背籃、存放幹貨用的器皿、驅趕鳥類或傳遞訊息用的趕鳥器、婦女織布用的織布機、獵人狩獵的工具、捕捉獵物用的陷阱、戰利品,甚至獵人間為爭奪獵場所使用的武器,例如長矛、盾牌、刀子、及竹箭等,還可以看到竹槍、陀螺等手工製作的童玩。最特殊的一項物品莫過於利用山羊睪丸縫製而成的防潮袋,這個防潮袋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要保護火種不受潮,火種對鄒族人而言,意義是非常大的,這是過去鑽木取火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火源。

  文物館所陳列的用品大部分都是陳家祖先從日據時代所留下的,有些年代久遠已失傳的,就靠陳老先生憑著記憶重新製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文物都是手工製作的,使用的材料也都是就地取材的天然素材,包括藤、竹、麻等,從所陳列的傳統鄒族服裝上,還可以看到鄒族特有的色彩及揉皮文化。

  文物館成立目的主要是想要讓鄒族的子孫們能借著文物了解過去的歷史與文化,同時也希望能讓觀光遊客們在分享古老傳説之餘也能了解鄒族獵人的智慧以及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傳統精神,透過文物館人員的解説導覽,對鄒族文化有更深一層的感動。

  2天1夜的哈莫瓦那(鄒族語,意指天神屬地)體驗之旅,活動中除了介紹螢火蟲生態知識,讓遊客實地感受螢火蟲帶來的驚艷與感動外,並將帶領遊客參觀來吉部落各個著名景點,包括鐵達尼岩、天水瀑布、十字路古道等,品嘗就地取材的道地鄒族料理,並藉由鄒族文物館的巡禮,讓遊客可以好好認識鄒族獨特的文化與藝術。

(來源:東森)

番薯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