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遼寧臺灣周”
字號:
“大沈陽”打開振興大視野

  時間:2005-08-17 16:25    來源:     
 
 

 

  2005年的這個春天,遼沈大地滿目蔥蘢。

 

  2005年的這個春天,醞釀已久的沈陽經濟區終于有了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

 

  200547日,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七城市領導人聚首沈城,共同簽署了《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經濟區)合作協議》。在東北振興的大背景下,遼寧中部七城市攜起手來,共同跨入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嶄新發展階段。正如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克強所說,構建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隆起帶,是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大舉措。

 

  2003年,遼寧省提出了關于建設沈陽經濟區的設想,隨即,沈陽市成立了“構建沈陽經濟區戰略研究課題組”,20038月,沈陽市委、市政府舉行沈陽經濟區暨沈陽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及對策國際研討會,同年底召開的沈陽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沈陽為中心,以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體的沈陽經濟區,年底召開的遼寧省委九屆六次全會上,建設沈陽經濟區的設想被肯定。20043月,沈陽市市委、市政府提出《關于推進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為推進沈陽經濟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20046月,遼寧中部城市群政協論壇第一次會議在沈陽隆重舉行。2005327日,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七城市,就共同建設沈陽經濟區舉辦聯席會預備會議。

 

  200547日,七城市領導人正式握手!這標志著7個城市正式結成一個強大的發展團隊,齊心協力、各展所長,在振興的徵程上開始了“加速度”奔跑!

 

  一幕精彩紛呈、高潮迭起的大戲,又把沈陽推到了歷史舞臺的最前沿。

 

  擔當這場合作共贏大戲的主角,沈陽責無旁貸!沈陽———遼寧中部城市群的“領頭羊”

 

沈陽經濟區地勢自北向南,由東向西傾斜。東部為遼東山地丘陵區,中西部為遼河衝積平原區,東部山地資源廣闊,西部和北部耕地資源豐富。在這個天然形成的相對完整的地域單元中,7個城市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係,使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原則下進行的合作成為可能。而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沈陽,又處于“環渤海”、“東北亞”兩個經濟圈的交匯處,位于日本東京、韓國漢城、蒙古烏蘭巴托、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幾乎等距離的輻射線上,是關內與東北地區聯係的咽喉,可謂這一地區的中央區位。“大沈陽”正在這一戰略要點上鋪開白紙,以豪放的手筆開始描繪絢麗的未來。

 

  作為全國最大的鐵路局,沈陽鐵路局鐵路營業里程約佔全國的15%,擁有全國最為密集的鐵路網。沈陽鐵路局每天從沈陽開往鐵嶺、鞍山等6個城市的列車多達78對。沈陽的鐵路四通八達,是東北鐵路的樞紐。遼寧中部城市群中,撫順是距離沈陽最近的城市,只有45公里,較遠的鞍山、營口,距離沈陽也不過89公里和179公里,僅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沈陽到鐵嶺、營口、鞍山、遼陽、本溪、撫順6個城市的鐵路線,分別是京哈、長大、沈吉等主要鐵路幹線,沿線有超過100個大小車站,每天有至少15萬人乘坐火車在七城市之間流動。

 

  在公路、水運方面,以沈陽為圓心向周圍四射的沈大、沈山、沈丹、沈撫、沈哈高速公路,組成了目前國內最密集、最高等級的公路網,水運的出海口大連港、營口港與沈陽也只有三四小時的車程。近幾年來快速的經濟發展,使沈陽通達國內外的航空線路密如蛛網,更加鞏固了沈陽作為東北地區中心城市的基礎條件。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最大的鐵路樞紐和全國最高等級的公路網,這樣的現代化、立體化交通體係,把沈陽和遼寧中部六城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

 

  沈陽經濟區建設正式啟動後,遼寧中部城市群未來的陸、海、空交通網絡將更加合理、成熟,可以促進經濟區服務功能的全面提升。今年,哈大客運專線和東北東部鐵路通道的設計工作將全面展開,同時沈山線既有線也將進行電氣化改造。公路方面,以沈陽為中心,連接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遼中、新民段的“遼寧中部環線”今年開工建設。環線全長405公里,其中,本溪———遼中段全長113公里,今年6月底就可以正式開工;遼中———新民段全長68公里,預計今年7月底開工。“遼寧中部環線”高速公路建成後,將使沈丹、沈大、京沈三條高速公路連接起來,在距離沈陽中心市區60公里左右的周圍,形成重要的城際高速公路網絡。海運、航運方面,營口港將繼續完善沿海港口集裝箱、進口原油、進口鐵礦石和散糧等4大係統的專業化碼頭建設;桃仙機場也將啟動建設第二條跑道和滑行道係統等工程,並在沈陽經濟區各城市間增設支線航運,充分發揮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作用,進一步鞏固沈陽中心城市的地位。聚財、聚物、聚人氣,沈陽有責任領軍建設經濟區

 

  胸懷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沈陽正敞開這樣龐大的胸懷,擁抱“大沈陽”時代的到來,擔當起沈陽經濟區建設的領舞角色。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在香港的輻射下,通過發展“三來一補”貿易,構築了強勁的產業群體,相繼崛起了一批大中城市;到了90年代,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通過產業資源整合,形成了百舸爭流的並進態勢;隨後,以北京、天津為雙核的環渤海“京津唐經濟區”,獲得了國內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大量經濟資源,在經濟發展上迅速取得長足進步。

 

  在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沈陽市委、市政府給沈陽做出了這樣的城市發展戰略定位:遼寧中部城市群的領袖,環渤海都市群的北翼網絡中心點,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後工業時代的新型制造業基地,東北亞的重要都市節點。沈陽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提出將沈陽建設成“四位一體”城市,即建設新型工業城市、法制誠信城市、先進文化城市和模范生態城市。沈陽市還連年啟動“綠化年”、“項目年”、“環境年”、“工業年”的建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一脈相承、目標清晰明確的發展思路,強勁的發展後勁,使得沈陽作為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市的作用越來越突顯出來,帶動、輻射周邊城市的效果也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來。

 

  沈陽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增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與周邊各城市之間的經貿往來也更加密切,以沈陽為中心的經濟一體化形態和特徵日益凸現。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遼寧要加快發展,東北要重振雄風,也迫切需要一個新的載體。就像廣州帶動“珠三角”、上海帶動“長三角”那樣,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陽,被理所當然地賦予了牽動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發展的重望。期待著以沈陽為龍頭,帶動周邊六市,把“大沈陽”建設成為經濟快速增長的第四極。在今年47日召開的沈陽經濟區各市市委書記、市長聯席會議上,省長張文岳指出:遼寧發展面臨繁重任務,推進經濟區域合作勢在必行。

 

  在今年年初的沈陽兩會上,沈陽市市長陳政高提出:沈陽要把自己擺在作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的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位置,肩負起“極心”的責任。

 

  沈陽的這種責任感和自信心是完全有理由的。憑借天成的區位條件,沈陽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成為東北地區的商貿中心,老話“採購不入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為國家“一五”期間重點投資建設起來的老工業基地,沈陽較早形成了以裝備制造為主體、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擁有一批在全國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骨幹企業,曾在我國工業發展史上創造出數百個“第一”,被譽為“共和國機械裝備部”。沈陽的金融、證券市場發展較早較快,商業貿易乃至第三產業在東北都居領先水平,擁有30多所大中專院校,有國家級科研院所六七個、50余萬博士、碩士等高級人才和100余萬產業技術工人。

 

  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改造和調整,沈陽在產業集聚、科技創新及產品成套和配套方面,擁有了明顯的比較優勢,區域性新產業孵化中心、新技術擴散中心和先進裝備制造基地的功能作用不斷強化,對周邊地區產業發展的帶動力也日益增強。加之交通通訊方便快捷等諸多優勢,沈陽面向遼寧中部地區疏導資金流、技術流、商品流、人才流、信息流的能力越來越強。無論是生產功能,還是服務功能,沈陽都已經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能級”上,完全有能力成為帶動遼寧中部城市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力量。攜手六市共繪“大沈陽”

 

  建設沈陽經濟區、崛起“大沈陽”,龍頭的帶動作用是核心。而實施龍頭帶動戰略,關鍵在于拓展沈陽的中心城市功能,為“大沈陽”的誕生和崛起提供載體、創造空間。

 

早在200110月,沈陽市委、市政府就把拓展發展空間的目光瞄準了渾河南岸,以打造“北方浦東”為目標,做出全面開發建設渾南新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如今的渾南新區已經成為中外投資者最鐘情的投資熱土之一,引進了包括美國通用電氣、荷蘭飛利浦、日本東芝和三菱在內的23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集科研教育、金融商貿、生活居住、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國際化、現代化科技新城區。

 

  20026月,有著悠久工業歷史、被譽為“東方魯爾”的老工業區沈陽市鐵西區又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鐵西區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成立鐵西新區,翻開了沈陽改革振興史上嶄新的一頁。近三年來,100多家老企業通過搬遷改造、異地重建煥發出新的生機,全區各項經濟指標連年創新高,以前常年休假的企業門口還出現了少有的出租車排隊等客景象。目前,鐵西新區所有10萬多名國有及國有懷抱集體企業職工內債已經全部償還,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會保障體係和社會救濟體係,鐵西人開始品嘗到了幸福和諧生活的滋味。

 

  與此同時,渾河大開發搭構起了沈陽城市空間再造升級的東西脊梁,今天的渾河,如同一條銀色的飄帶架于南北金廊之上,形成了沈陽城市發展的“大十字”格局;沈陽的“農業硅谷”、位于城市北部的農業高新區也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東北最大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在這里已初具雛形;為迎接200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到來,沈陽市對棋盤山風景旅遊區作出了新的布局規劃,一個充滿風情、極具魅力的新棋盤山即將展現出她迷人的姿容。

 

  通過一係列、大氣魄的布局調整,目前沈陽已經初步建成了西部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鐵西新區、南部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渾南新區、東部以旅遊為主的棋盤山開發區、北部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業高新區、中部以金融商貿為主的“金廊”和以體育休閒為主的“銀帶”等幾大經濟增長區域。

 

  建設“大沈陽”的號角吹響後,沈陽還將進一步推進城市布局調整,提升經濟運行的承載能力。以沈陽為中心,向西建設西部工業區走廊;向南推進南部副城建設;向北形成以康平、法庫、道義開發區為節點的北部城市走廊。而按照沈陽經濟區的整體發展規劃,撫順也將把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擴,逐步與沈陽汪家工業組團和渾南新區連接起來,將撫順高灣地區納入世博園總體規劃建設;本溪將北拓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沈陽南部副城連接;遼陽將在兩市交界處逐步規劃建設工業園區,與沈陽西部工業走廊連接起來;鐵嶺將做大新臺子工業園區,逐步與沈北大開發連接起來。

 

  一幅“大沈陽”藍圖就此勾畫出了輪廓!只待七個城市、七個兄弟以共同的智慧、共同的力量,把這幅藍圖描繪得更加多彩、更加宏大、更加壯觀。(來源:遼寧日報)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