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遼寧臺灣周”
字號:
鶴鄉“紅海灘”

  時間:2005-08-15 11:17    來源:     
 
 




 


  在遼河入海的地方,有一片肥沃的三角洲——盤錦,那是一片多水無山、四季分明、平川百里的無垠沃野,有世界最大的葦海,有神奇炫目的紅海灘,有雲飛鶴翔的濕地沼澤,有遼河油田高聳的井架和海上鑽井平臺,有遼河入海的吞雲吐霧,有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秋天是那里最驕傲的時節。

  在盤錦市區西郊的遼東灣北岸,水陸相互拉鋸的地帶,便是東西寬28公里,南北長130公里的世界最大的葦海。五大國營葦場,年產36萬噸優質造紙原料,穿梭的運葦船一派繁忙富足。

  每年3月間蘆葦鑽出地面,入夏翠葦搖曳,碧浪濤天,到了深秋,朵朵蘆花飛雪,飄渺如煙。綿密的葦蕩,把空氣過濾得纖塵不染。漫步在蘆園窄窄的棧道上,閉上眼做幾次深呼吸,心肺似也被葦香洗得透亮。

  盤錦市西南30公里,佔地120萬畝的雙臺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是保存完好的沼澤濕地,區內生態環境優美,棲息鳥類236種。每年陽春三月,候鳥陸續南來,天空鳥陣如雲,灘頭水畔,鶯歌燕舞,沼澤里的小魚小蝦小蟲,構成了與鳥類相依存的生物鏈。這里既是我國丹頂鶴繁殖的最南限,也是迄今為止世界瀕危動物黑嘴鷗最大的繁殖地。茫茫葦海中架著一座14米高的放鶴亭,是觀鳥的絕佳位置。

  乘車出盤錦朝西南行約1小時,便爬上橫亙的攔海大堤,堤邊紅得眩目的紅鹼蓬大片而整齊,從堤下一直鋪至大海邊,覆滿了雙臺河口的大片灘涂,這便是綿延百里的奇觀“紅海灘”。紅毯間夾著一行行一簇簇的蘆葦,成千上萬的水鳥在淺灘上覓食嬉戲。鹼蓬5月長出地面,10月由紅變紫,黑色的灘涂、紅色的鹼蓬、綠色的蘆葦、黃色的稻田漸次排列,飽和的色彩與奇妙的構圖令人驚嘆。27公里長的攔海大壩,壩外藍天、碧海、紅灘,壩內草地、平疇、新村,滄海桑田。

  半個世紀前,這里是遼寧有名的南大荒,大部分地區仍然是“潮汐漲落,蒲葦揚花,雁去鶴歸,草萊未墾”。幾十年的墾荒開地、圍海造田,遍地荒灘已成為120萬畝稻田,盛產晶瑩、雪白的盤錦優質大米。秋風一過,棋盤似的田野一夜金黃。田間地頭還放養河蟹,到了秋天,又收水稻又收蟹。盤錦依河傍海,水產驚人豐富,10多萬畝灘涂放養魚、蝦、貝、蟹,胡家鎮是東北最大的河蟹市場,盤錦特產的中華絨螯蟹,無論蒸煮的肉蟹還是壇封的醉蟹都頗讓人垂涎。天氣晴好的時候,在大洼縣蛤蜊崗細軟的沙灘上踏浪踩蛤,親自採挖肉質佳美的文蛤,收獲頗豐。蛤蜊崗是離岸15公里的一片漲潮為海、落潮為陸的渤海金灘。

  盤錦大地上隱現著遼河油田高聳的井架,金黃色的抽油機和交織的輸油管道、棋布的泵站,石油鑽井平臺雄峙海上,一派大能源工業的迷人之處。

  遼河彎彎曲曲攜帶絲縷相連的無數條支流撲向渤海。入海的地方恰是一片標準的大平原,落差變緩,只有在洪水的季節,才顯出它勢不可擋的偉力。60年代以前,遼河入海口在營口,而現在則沿著雙臺子河入海,新舊兩入海口相距30公里。扇形的雙臺河口,把綠地分成兩半。雙臺河大橋西側,北岸是帆檣林立的漁船碼頭,南岸是遊船停靠點,由此登舟順流而下,不到1小時就遠離了市區。兩岸堅實的大堤隨著遊船伸延,船到葫蘆頭,河道變窄變彎,這里是遼河入海的咽喉、汛期瀉洪的關鍵河段。前行漸入葦海,空氣中飄浮著葦葉的清香。當河道漸漸變寬,兩岸越離越遠時,河海已經交融,海面浪花翻涌,成群的斑海豹竟相追逐。遊船的航程有50公里。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