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8月9日消息 今天下午,來遼寧沈陽參加“第四屆遼寧臺灣周”的部分臺商參觀了清朝沈陽故宮和張學良舊居陳列館。
下午一點多鐘,在沈的部分臺商來到沈陽的老城中心,開始參觀兼具漢、滿、蒙三族建築風格的沈陽故宮。它是中國現存的兩座帝王宮殿建築群之一,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于北京故宮。臺商在這里欣賞了具有濃厚民族風情和傳統特色的皇家禮儀表演。氣勢雄偉的宮廷建築和精彩的舞蹈表演深深吸引了臺商,他們在儀式結束後爭相與扮演“皇帝”和“皇後”的演員合影,在故宮內遊覽時流連忘返,不時向導遊發出提問,表現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臺商與演員合影
離開沈陽故宮後,沈陽市區內下起了蒙蒙小雨,衝走了炎炎夏日帶來的暑氣,臺商興致不減,又冒雨來到愛國將軍張學良的故居參觀。張氏帥府是清末民初東北軍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府第。張氏帥府作為張氏父子兩代的官邸和私宅,曾是東北的政治中心,期間歷經“九一八”事變以及新舊中國的變遷,飽經滄桑的張氏帥府已成為東北近代歷史的見證與縮影。一位來同胞感慨地說,細雨中訪張學良的“公署”,讓人油然產生一種思古幽情,同時也對歷史上的人物有了更多的敬佩。
相關鏈接: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位于沈陽老城中心,沈河區沈陽路171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營建和使用的宮殿,清世祖福臨也曾在這里即皇帝位,改元“順治”。始建于後金天命(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
沈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築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以中路為主體,東、西路為兩翼。
中路建築以崇政殿為主體,南起大清門,北止清寧宮,建于清太宗皇太極時期。崇政殿又稱正殿,位于沈陽古城的中心部位上,是清太宗皇太極日常處理軍政要務、接見外國使臣和邊疆少數民族代表的地方。殿為五間出廊硬山式,前後有出廊,周圍石雕欄桿,望柱下有吐水螭首。屋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內徹上明造,飾以彩繪,內設貼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寶座,兩側有熏爐、香亭、燭臺。殿前有大月臺,東設日晷,西有嘉量亭。崇政殿後一個院落。從左右翊門進去,東有師善齋、日華樓,西有協中齋、綺霞樓。均為硬山布瓦頂。北面是一個四米高的青磚高臺,有磚砌臺階可供上下。高臺正南是鳳凰樓,原名翔鳳樓,是皇太極的禦書房,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也是當時沈陽城內最高的建築。鳳凰樓上藏有乾隆禦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鳳樓曉日”被譽為沈陽八景之一。正北面是清寧宮,這是皇太極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清寧宮的兩側有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永福宮,西配宮有: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是順治帝福臨的生母、才智過人的莊妃的寢宮。麟趾宮、永福宮在乾隆年間換匾,互換了名稱。在崇政殿和高臺兩側各有一組建築,東側的建築主要有: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西側的建築主要有:迪光殿、保極宮、繼思齋、崇謨閣。
東路建于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主要建築是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原名篤恭殿,重檐八角攢尖式,八面出廊,,均為“斧頭眼”式隔扇門。下面是一個高約1.5米的須彌座臺基,繞以雕刻細致的荷花凈瓶石欄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殿內有精致的鬥拱、藻井和天花,殿前的兩根大柱上雕刻著兩條蟠龍,氣勢雄偉。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徵、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大政殿前,八字形東西排列著10座方亭,俗稱“十王亭”。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自北而南,東部依次為:左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藍旗亭、鑲白旗亭;西部依次為:右翼王亭、鑲黃旗亭、鑲紅旗亭、正藍旗亭、正白旗亭。 西路建築為清入關後續建,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文溯閣是西路建築的主體,輔助建築有仰熙齋、嘉蔭堂。文溯閣建于1782年,是專為貯存《四庫全書》所建成的全國七閣之一,面闊六間,內部三層,外觀為兩層重檐硬山式,前後有出廊。閣頂鋪黑琉璃瓦,鑲綠剪邊。閣東有一碑亭,內立乾隆撰寫的《禦制文溯閣記》石碑,記錄了文溯閣修建的經過和《四庫全書》的收藏情況。
張學良故居簡介
遼寧省近現代史博物館暨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座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內,1988年12月對外開放。該館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 張學良舊居是奉係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主政東北時的官邸和私宅。從1914年興建開始到1933年止逐步形成了由中院三進四合套院,東院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以及院外的趙四小姐樓、邊業銀行、帥府辦事處等風格各異的建築體係,是我國近現代優秀建築群之一。
從1988年以來,該館每年都舉辦張學良將軍的各種形式的祝壽活動,2000年5月末6月初該館參與的沈陽、北京和美國夏威夷三地的祝賀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的係列活動在海內外取得較大的社會影響,拓展了該館的知名度。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瑞環、劉華清、楊尚昆等先後來此視察。建館10余年來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180余萬人,是沈陽市享有盛名的旅遊觀光勝地,是該市著名旅遊景觀之一。作為遼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多次被遼寧省和沈陽市授予先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