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遼寧臺灣周”
字號:
朝 陽 市

  時間:2005-08-11 02:06    來源:     
 
 

 
  朝陽位于遼寧省西部,地處大淩河畔,是歷史名城,自西漢起就設置郡縣,前燕、後燕、北燕曾在此建都,故有“三燕古都”之稱。面積1.97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0萬畝,人口333.64萬,26個民族。轄5縣(市)2區。區域廣闊,土地面積居全省第一位;礦產資源豐富,優勢礦種儲量大;是全國蜂蜜、杏仁、山棗、沙棘重要產地;勞動力資源居全省第一位。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全國古生物化石的重要產地;喀左鴿子洞是重要的古人類遺址;建平、淩源交界的牛河梁紅山文化,把中華文明提前了一千多年。境內出土文物佔遼寧的55%以上,還有遼代南北二塔、清初的佑順寺及雲接寺、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山風景區等景觀。“九五”期間,農業基礎日益穩固,工業主導地位明顯增強。在連續三年遭受嚴重旱災的情況下,保持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穩定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完成429.3億元,比“八五”增加1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15.6億元,是“八五”的2.02倍,是歷史上最多的時期。外向型經濟長足發展,利用外資5235萬美元,比“八五”時期增長69%;實現出口創匯1.2億美元,是“八五”的近3倍。“十五”期間發展戰略:全面實施分階段非均衡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經濟結構升級,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推動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力爭實現穩定脫貧並為達到小康奠定基礎,使朝陽面貌發生明顯變化。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0億元,年均增長11%,比“九五”末增長66.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分別比“九五”末增長194.1%和25%。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