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臺中紀行

時間:2006-12-07 09:02   來源:

  大甲鎮瀾宮——開啟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臺灣媽祖宮廟

  曾于19世紀80年代末首先開啟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臺中大甲鎮瀾宮,近20年來每年都要組織信徒前往福建莆田湄洲島進香朝聖,使其成為與湄洲島媽祖祖廟聯繫最密切的臺灣媽祖宮廟。

  大甲鎮瀾宮是一座具有200多年曆史的媽祖宮廟,據記載,清雍正八年(1730年),“海峽女神”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湄洲島人氏林永興攜眷來臺,他從湄洲島朝天閣奉請天上聖母媽祖神像越過臺灣海峽,途經大甲定居謀生。因為大甲臨海,當地民眾篤信媽祖,紛紛前往林氏家中參拜媽祖,香火鼎盛。鄉民見此,徵得林氏同意,擇地于現址建一座小祠供奉,便是大甲鎮瀾宮的前身。

  臺中縣大甲觀光産業進協會導覽組長蔡明憲告訴記者,據説當年供奉媽祖的小祠建成後,信徒日益增多,香火更加興旺。然而,小祠曆盡200多年風雨不斷毀壞,但都由歷代媽祖信徒集資修葺,並擴大成至今的宏大規模。記者見到如今的宮廟,仍保持著閩南寺廟建築風格,飛檐翹脊,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尤其是支撐宮廟殿宇的龍柱和花鳥柱,其細膩的雕刻更是精緻絕倫。蔡先生説,這些青石柱全部是從閩南運回,由臺灣雕匠精雕細刻而成,有“雙龍交泰”,有“鳳舞鳥鳴”等,寓意風調雨順,每根龍柱價值都達200多萬元新台幣。

  “隨著城鎮的發展,大甲鎮瀾宮四週逐漸被街道環圍,宮廟無擴張餘地。於是,幾年前宮廟董事會投資動工興建了地下展室”。蔡先生説著引領記者進入地下室,只見墻上鑲著一幅幅刻工細膩的青石雕,上刻有“天后祈雨救旱”、“瘟疫流行靈符救災”等有關媽祖傳説故事以及“八仙過海”等圖案。蔡明憲説,這些室內青石壁雕是從閩南製作好運回臺灣的,由此可見大甲鎮瀾宮與大陸之間關係非同一般。

  蔡明憲告訴記者,由於大甲鎮瀾宮所供奉的媽祖源自閩莆田湄洲島林氏,所以,鎮瀾宮的信徒們無不盼望著有朝一日能有機會跨越海峽到湄洲島媽祖祖廟朝聖。1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日,湄洲島媽祖廟隆重舉行媽祖千年祭祀大典,大甲鎮瀾宮17名董事監事及總幹事組團恭請宮中“三媽”,率先從日本乘船直航湄洲島登上媽祖廟,並到媽祖故里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成為海峽兩岸分隔近40年來,最先登上湄洲島進香的臺灣宗教團體。在朝聖結束返臺時,還恭迎了一尊天上聖母神像回大甲鎮瀾宮供奉,從而帶動了臺灣媽祖信徒赴湄洲島朝聖的熱潮。

  蔡先生説,1998年農曆3月23日,是媽祖誕辰祭日,大甲鎮瀾宮率先與湄洲媽祖祖廟結為至親廟,從而與湄洲島祖廟的往來更加熱絡。同年農曆九月初九媽祖羽化紀念日,由鎮瀾宮監事、大甲、外埔、大安、後裏四鄉鎮信徒及代表共四千余人組團到湄洲島媽祖廟及賢良港祖祠進香,捐建了媽祖誕生地的牌坊,並恭迎祖祠聖父母積慶公和積慶夫人首次渡臺在鎮瀾宮中供奉。2000年,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副董事長鄭銘坤率領進香團約7000人赴湄洲島媽祖廟及賢良港祖祠進香,兩岸共祭媽祖,盛況空前,在海峽兩岸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談到大甲鎮瀾宮今後加強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交往工作,蔡先生顯出一臉自豪。他説,近幾年來,大甲鎮瀾宮與大陸的媽祖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不僅宮廟每年都會組織信徒赴湄洲島朝聖,而且還組團赴上海、江蘇、天津等地媽祖廟進香朝拜。為進一步表達大甲鎮瀾宮對“天上聖母”媽祖的敬意,從去年開始,宮廟與北京一家動畫公司合作,投資1億2千萬元新台幣開拍六十集的媽祖故事卡通片,他迫切希望儘快拍完,讓信徒們先睹為快。

  此外,宮廟董事會目前正在籌備在臺舉行一場“海峽兩岸媽祖學術研討會”,屆時將會邀請大陸有關專家學者前來研討,共同為弘揚媽祖文化做出貢獻。

  ……

 

  (來源:《兩岸關係》雜誌2006年第3期 作者:曾嘉 陳國明)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