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危機 迎擊非典的另外一種聲音

時間:2003-06-19 16:25   來源:

  勝利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
  北京的“非典”形勢嚴峻,新增病例每天逾百例。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許多“激揚文字”,戰鬥的氣氛瀰漫在首都上空。這種萬眾一心的氣氛激勵了相關的公務人員,團結了廣大群眾,但也帶來無形的壓力。

  面對疫情,並不是每個人都應當承受同樣的壓力,應對壓力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今天早晨讀到來自小湯山“非典”專門醫院建設工地的報道,在那裏,戰鬥的氣氛轉化成了有效的勞動,不僅報道的場景感人,而且切實有效——工程的進度加快了。
  對於普通群眾,戰鬥的氣氛倒不是必要的,個人和家庭更需要的是增加對衛生知識的理解和認同,並付諸行動,搞好環境衛生與必要的隔離。在有效的體制保障下,越是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對化解危機越有幫助,至少不會出現恐慌和搶購。我的一個朋友就做得很好,由於所在公司暫停業務往來,他也“不得不”給自己放了一個“不太自由,但卻不失輕鬆的假期”。在家打掃積年陳灰,收拾過冬衣物,居然還有時間到露天菜場走走,順便研究研究廚藝。比起奔波于職場,凈吃快餐的日子,倒是愜意了許多。
  對於“非典”患者和與他們有密切接觸的家人或同事,情況就沒那麼輕鬆了。患者不僅承受著疾病的痛苦,還面臨更大的威脅;家人不僅擔心親人的狀況,還要顧及自身的健康。他們需要心理上的幫助,需要從醫務人員的專業態度中得到安慰。
  前不久,我居住的樓內,有防疫人員來進行預防性消毒,他們的態度就很值得稱道。有條不紊,仔細而不忙亂。消滅的是可能的病毒,對周圍的人並沒有畏懼,目光交流中傳達的是安全與信賴。這就是專業人員在有效科學保障下的態度。有時我不禁想,被隔離在家的人倒是最安全的了,再沒有任何的危險接觸,就是生活單調。過了隔離期,恐怕還會有點兒不適應。
  在一線工作的醫生、護士是最困難的,面對各種最嚴重的情況,要保持高度的警覺,可又要儘量不把緊張氣氛傳給患者、輔助工作人員以及自己的家人。在緊張中要保持信心,在危險中代表著安全和信賴,在痛苦中看到希望和光明……。
  謹以此文,表達我對工作在“非典”一線同行的敬意。作為專業心理衛生工作者,我們也將和你們一起。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