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畫工藝在客家民間流傳甚廣,名家輩出。如長汀上官周,寧化黃慎,上杭華岩,武平李燦均馳譽中外。尤以上官周的《晚笑堂畫傳》頗有影響。制畫主要有版畫,壁畫,字畫,蛋畫,鐵畫,畫像等。
版畫係以木製、陽刻為主,刻到府神、灶君、太歲等圖案,印刷于紙上,貼在門板、灶前用以避邪叩安。也有供孩童娛樂的雞公圖、陞官圖等。
壁畫就其功能和藝術特點而論可分為兩類:一是用於裝飾建築之壁畫,以線描山水、花鳥、人物等圖案為主,歷史上常見於寺廟;另一類以宣傳性壁畫,以人物漫畫、宣傳畫為主,具有強烈的號召力或諷刺幽默的藝術效果。
字畫以紙、帛為底,經裱褙成為有卷軸的條輻,可卷可挂,懸于廳堂、室內,增添光彩。
蛋畫是在空心蛋殼上精心繪上山水、花鳥、人物、線描等彩色圖案,頗有立體感。
鐵畫是用生鐵鍛鑄而成的縷空帶有立體感的工藝品,以花卉、鳥獸為題製成盆景、挂屏,顯出剛勁挺拔的風采,現常用於裝飾門、窗、廳壁、屏風。史載,乾隆年間汀州人張彪精鍛打焊接技術,用鐵片、鐵絲材料製作山水、人物、花鳥等鐵畫,製作精良,栩栩如生,馳名遐邇。
畫像以紙為底,炭粉為料,通過白描、素描、工筆手法繪成人物肖像,多見於遺像,後發展有彩粉肖像及瓷畫像。
編輯: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