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如何提升創新力和競爭力,成為本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熱議的話題之一。在今天上午的分會場討論中,多名專家一致表示,中國文化要真正實現“走出去”尚需時日,提升我國文化形象和軟實力刻不容緩。
旅法作曲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樂總監陳其鋼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目前的文化過於急功近利,缺乏必要的文化自信。陳其鋼説,在音樂領域,我國的流行音樂文化一味模倣歐美,膚淺且毫無個性,完全無力實現文化輸出;而嚴肅音樂雖與西方交流頻繁,但雙方交流嚴重不對等,我國仍是一味地“賠本賺吆喝”。
陳其鋼直言,真正的文化“走出去”並非“在國外包下一個音樂廳或是辦一次音樂會”,而是應該始終堅持自己的文化追求,做個性鮮明、有品質的東西。在陳其鋼看來,真正有魅力的文化必然是純精神層面的産品,擁有獨立的話語權和深度。
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汪天雲表示,2012年,我國電影票房達170億元人民幣,佔全球票房8%;2013年,這一數字則肯定將突破200億大觀。但是我國電影産業雖然迎來了高歌猛進式地大發展,但也有著難以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隱憂。
汪天雲以創下票房奇跡的《泰囧》為例,這部喜劇電影雖然在國內砍下13億的驚人票房,但是如果放在國際舞臺卻“肯定走不出去”,無法得到外國觀眾的認可。同時,國産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上屢屢折戟,也充分説明瞭國産電影無法在世界範圍內被理解和肯定。在為我國電影産業大發展歡欣鼓舞的同時,也應冷靜思考中國電影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聖來以美國作為比較對象,對外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和文化戰略進行了思考。他認為,蘋果公司電子産品在我國的熱銷、百老彙音樂劇《媽媽咪呀》在我國的熱映以及迪斯尼樂園落戶上海,這三則新聞無一例外都是美國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體現。
陳聖來説,雖然我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在文化軟實力上與美國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陳聖來認為,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缺少標誌性的人物與品牌,也尚不具備完整的文化産業鏈。在不斷引進和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時,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升亟待加強自身文化軟體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