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禪話
 
慧寬法師:重走西行路是追尋一種精神

  時間:2006-05-29 16:31    來源:     
 
 

  

  來自臺灣佛光山的慧寬法師在啟動儀式上真誠表示:“很榮幸能代表寶島臺灣參與此次活動,這可以使兩岸同胞的心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使佛教之光發揚到全世界。兩岸水土交融象徵兩岸血濃于水,這是個非常絕妙的創意。”

    在慧寬法師看來,此次追隨玄奘的足跡到他曾經取經的地方,主要目的就是把玄奘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傳達給海內外所有華人同胞,讓大家在新的時代學習新的精神用于生活。

  雖然走的是當年玄奘西行路線,但畢竟物轉星移,千年已逝,路途中的古跡、線索早已消失湮沒,多少令人遺憾。 但慧寬法師認為:“我們此次追尋的是一種精神——豐富的時代精神和人格精神,並非考古,而要從心境上去追思體會,繼而傳達給全世界大眾。這便賦予了‘重走’新的時代意義,我們不是去取經,是著眼發揚那種可貴的精神。”
 
  “玄奘在中國佛教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他不遠萬里取經、譯經,就沒有中國佛教的今天。他集哲學家、翻譯家、旅行家于一身,19年留學國外,最終並沒有留在當地而是艱辛歸來,這種愛國精神非常值得發揚。”由于國內對唐僧的性格印象有所偏差,例如懦弱與貪生怕死等等,但史實上的玄奘不僅是個智者,更是個精神堅毅的勇者,因此在慧寬法師看來,此次活動更肩負著為玄奘正名的獨特意義。

  臺灣佛教界近年來始終關注著佛教整合社會的功能,推動佛教更加普及化、社會化。佛樂音樂廳與各地道場的繁盛充分體現了臺灣“人間佛教”的強大影響。“‘人間佛教’的興盛與各地信眾密不可分。很多信眾要求法師到當地作道場,我們就去人幫助他們從小一點點建設到大,首先要信眾方面有需求,‘人間佛教’才得以興盛。” 談到兩岸佛教界的交流借鑒,慧寬法師說:“兩岸佛教各有特點但同宗同源,大陸歷史悠久,佛教源遠流長,宗派眾多,各宗派間理念有所不同。臺灣佛教目前處在發展的興盛時期並傳到了世界其他地方。臺灣的佛教宗派不明顯,都在整體推動“人間佛教”,不管是“子孫叢林”還是“十方叢林”,都只是傳承方式,應該沒有好或不好之分。”

  雖然沒有去參加不久前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慧寬法師認為本次論壇意義巨大,“大陸能夠舉辦首屆世界性的佛教論壇,吸引來自各國1300多位高僧大德參加,體現了中央對佛教的重視。這樣可以使大家在交流之外,了解大陸對佛教的重視與開放。”談到“和諧世界,由心開始”的論壇主題時,慧寬法師表示:“當今大陸處于經濟持續發展的階段,在生活富裕安定的情況下需要同步注意的就是人的內心世界,如果物質化到了一定程度精神世界卻沒有提升就會出現問題,引導大家關注自己的內心,對于當代人與社會意義重大,這也是一種間接的弘法。”(文/李徽)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