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您認為本次“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動對于中國佛教推廣具有怎樣的意義?
明賢法師:文化能夠交流就能再生,心靈和諧最終達到世界和平,使得佛教得以弘揚。送經到印度將會是佛教歷史上的一項標志性活動,各種團體包括媒體的關注也會讓中國佛教走向現代社會舞臺,衍生新的時代精髓。
中國臺灣網:我國佛教界和印度佛教界的交流情況如何?
明賢法師:中國有研究玄奘的專門機構,創建之初曾具有很好的影響力,中印佛教交流一度曾由于大國關係的變化而時斷時續。但隨著當今中印關係的不斷友好融合,“中印友好年”這一重大因緣的到來,兩國佛教交流活動應該會越來越多。
中國臺灣網:您能否向我們介紹一下玄奘西遊那一時期和當今時代中印兩國佛教發展的狀況。
明賢法師:玄奘西行取經,因為那一時期印度佛教興盛 。當時有這樣一句話:“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出長安。去時幾百歸無十,後輩那知前輩難。”由此可見那時候印度對于中國佛教信徒具有何等的吸引力。一百個人回去的不到十人,有的路上獻身,有的則被埋葬在印度,但西行之人仍源源不絕。因為求經之人認為佛教的解脫之道遠比普通的生命更有價值。而在如今印度,由于政治等各方面原因,印度佛教的發展卻不如中國完整,發展相對停滯。這次活動除了基本的文化交流,我們還要把禪宗五家法脈帶到印度,讓佛教在印度繼續興盛!
中國臺灣網:臺灣佛教界近年來一直致力于開展“人間佛教”,據我了解,大陸佛教界好像還沒有開始此類將佛教普及化的做法?
明賢法師:“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傳統佛教理念相比,在佛教的宗旨上沒有任何不同,只是由于社會、經濟、地域原因使得大陸和臺灣民眾接受的情況有所不同。佛教出現就是影響人間的,它是對人施舍的宗教。人間佛教是佛教一個根本特質。
中國臺灣網:這是否是大陸佛教界所需借鑒之處?
明賢法師:佛教發展講求因緣,因緣一到,有些事業可以自然開展。可能由于有些事情的準備還沒有到完善程度,傳播狀況就有差異。但就佛家弟子而言,兩岸佛教在心願作法、形式上都是一樣的。
中國臺灣網:不久前杭州舉辦的首次世界佛教論壇的主題是“和諧世界,由心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就此展開了深入探討,您能談談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嗎?
明賢法師:這是中國佛教界的一個重大轉折。和諧世界,正是由心開始。我始終認為,心就是世界,佛語有雲:一切為心造。心夠和平世界便也和平;當心和諧起來,整個社會都會和諧。這是非常具備歷史意義的提法,這是給心靈的任務,是關注我們的心靈家園。如果心和諧平靜,就不可能做出不和諧的事情。
中國臺灣網:您此次與慧寬法師同行,是兩岸佛教界一次很有意義的交流。您認為目前兩岸佛教界的交流重點應該在哪里? 明賢法師:我感覺最重要的是對于佛教傳統的繼承,也就是僧團的建設與穩固。臺灣佛教界應該積極建設“十方叢林”以解決目前“子孫叢林”問題的逐漸嚴重,大陸方面目前也存在這一問題。所以我非常衷心希望兩岸共同攜手發揚“十方叢林” ,完整叢林建制 ,使僧團更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文/李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