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貴州旅遊:以文化的名義

時間:2010-06-10 17:24   來源:貴州日報

  宣傳導向:我們要先打動誰?

  從南京站起,我們在滬寧杭三地街頭,隨機作了50份樣本調查採訪。由於樣本數量偏少,地域分佈偏廣,其分析結論不免失之偏頗,但一定程度的真實性,還是讓我們有話要説。

  樣本人群裏,年齡在20—30歲的佔81%,30—40歲的佔19%;文化程度高中、中專以下為28.5%,大專以上72.5%。

  樣本數據顯示的貴州景區、景點知曉度:81%的人知道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14.3%,黎平肇興侗寨9.5%,龍宮、天龍屯堡、梵凈山均為4.7%;原生態文化方面:對苗族服飾有所了解的佔47.6%,居第一位,苗族姊妹節知曉率33.3%,侗族大歌、水書、屯堡文化知曉率14.3%;知道貴陽是“中國避暑之都”稱號的佔52.3%;樣本分析表明,近兩年內有貴州旅遊打算的佔33.3%。

  讓我們詫異的有兩點,一是黃果樹瀑布作為貴州旅遊的知名品牌,知道的人很多,但其他景區、景點卻知名度不夠;二是貴陽“中國避暑之都”稱號知曉率極高和貴州遊客長三角地區的人氣極旺(計劃出遊者佔33.3%)。看得出,貴州景區、景點的産品鏈條中,多數景區、景點市場號召力偏弱,産品組合設計不足以讓遊客沉下來進行深度旅遊。此外,雖然有很高的旅遊意願,但是否真正能成為我們旅遊統計數字之中的一員,我們頗為擔憂。我們的市場開發、宣傳推廣,還需要什麼樣的鮮招才能聚集貴州旅遊的人氣走旺呢?

  浙江中旅商務會獎旅遊部的王依娜小姐迫切地向記者索要了《多彩貴州》形象宣傳片的光碟。她説,看了這個短片,很激動。強烈的色彩模組化衝擊,比如黑色,讓我立即記住了貴州古鎮。我做旅遊四年多,這樣的好片子,第一次見到。旅遊目的地要打動遊客,必須首先打動做旅遊的人。我知道我的市場需求,有了這個光碟,我可以很深入地介紹貴州,打動客戶。同樣做會獎旅遊的浙江康輝國際旅行社童媛説,來參加貴州旅遊推介會,我想尋找到新機會。會獎旅遊主要針對大宗客戶,常規旅遊吸引力減弱,我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創新方式的旅遊,通過旅遊平臺,組團進村寨,與當地人同吃同住,體驗與感受不同的民俗民風,在旅遊參與中做一些超越旅遊本身的項目建設開發,比如開展文化科技、支教扶貧等。

  南京師範大學蔣俊博士認為,貴州不是旅遊成熟區,自然風光之美和文化的純樸多樣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貴州旅遊産品單一,景區又分散,成本與新馬泰香港遊比偏高,説少數民族的旅遊元素,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又不如雲南。要吸引人去看多彩貴州,如何深挖民族特點,揚長避短,貴州旅遊宣傳遠不到位。旅遊是靠線路的,景區景點用文化或者其他串聯成線,才會有旅遊的規模化。不同的線路,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旅遊導向,讓遊客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文多彩、自然多彩的貴州,比如,春季裏苗侗腹地的少數民族節慶遊、夏季避暑遊漂流遊等,市場發育自然水到渠成。從經濟角度講,貴州走出來進行旅遊宣傳要考慮有效傳播。

  看來,旅遊宣傳創新必須領先於市場創新。旅遊宣傳的終極目標是旅遊者,但如果不率先打動做旅遊的從業人士,這樣的宣傳事倍功半。近年來,貴州走出山門吆喝旅遊,宣傳力度極大,效果也極顯著。但是潛入水面,在細分市場條件下,鎖定特有人群的宣傳導向還偏弱,需要更上層樓。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