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中山醫學學術交流頻繁 三早教育成熱點

時間:2010-08-31 1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剛開始推動這一活動也遭遇了不少問題,當時他的學生拿著學校的證明去家鄉醫院尋找實習機會的時候,不少醫院表示,醫科學生都是大學3年級以上才來實習的,大學1、2年級就來實習好像還太早了,但最終不少學生還是堅持下來了。

  王庭槐表示,雖然參加早期實習的學生還沒有接受到完整的理論醫學知識,但最重要是學生能用心去感受,去理解。“感受醫生,感受病人,感受醫院的運作,感受社區醫療衛生保健現狀;加深對生命、對死亡的理解”。

  王庭槐回憶,在廣州某醫院參與03年預見習活動的一個學生,恰巧遇上廣州遭受非典的肆虐;那個學生隔著透明玻璃,看見一名普通的醫生,為急救病人,用吸管勇敢地放進病患的咽喉幫其進行危險的吸痰,這名醫生也因此罹患非典而犧牲了。那個學生是哽咽著和同班同學講述的這個故事,這個故事顯然將深刻地影響那個學生的一生。

  早期接觸臨床去的明顯效果後,在校方的支援下,王庭槐進一步摸索出早期接觸科研、早期接觸社會等教育模式,“三早”教育模式漸趨成型,並在師生中取得良好效果。

  據悉,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中山大學醫學院“三早”教學活動已經成為中國最為成功的醫教改革成果之一;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山大學的教學品牌。中國內地多所大學乃至包括澳門、臺灣的高等院校也開始效倣,推出類似的相關課程,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的全方位素質培養。(記者:唐貴江)

編輯:石宏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