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國際-世界華僑華人反獨促統-傑出華人
 
  傑出華人
 
學者梁培熾:對嶺南文化情有獨鍾

  時間:2005-06-08 16:28    來源:     
 
 


  他是粵調説唱文學的權威學者,他對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空白;他對我國古代“第八才子書”《花箋記》的研究,是中外學術界研究《花箋記》最具權威的結論性成果;他也是一名傑出的華文教育家,他提出的美國華文教育新理念是百多年來美國華文教育的空前大突破……

  鍾情于嶺南文化 成粵調説唱文學權威

     採訪梁培熾是在美國時間淩晨6時,北京時間晚上9時,梁培熾説晚上是家裏用電話的高峰期,只有淩晨才有稍微的寧靜。在採訪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他背後一系列光彩奪目的研究成就,而是他對嶺南文化的一往情深。
   
     從梁培熾的經歷中,可以看得出來,他是一個嚴謹而“專一”的學者。1936年,梁培熾出生於開平沙溪鄉,他的家人和親戚大部分都在香港或者美國。他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本來打算要從香港取道到美國深造,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梁培熾留在了香港。
   
     在香港,梁培熾繼續讀書。1962在,梁培熾香港大學修讀特殊教育課程,6年後,他又在香港海珠大學文學院裏作專研,並在史學家羅香林教授的指導下,開始對中國譜牒學、嶺南文化與中西文化交流等領域作深入的研究。後來,梁培熾以一本20多萬字的《粵調説唱文學研究》論文,榮獲海珠大學創辦數十年來授予的首位榮譽碩士學位。從那以後,梁培熾發現他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嶺南文化的研究。
   
     在香港的十幾年裏,梁培熾歷任香港大學研究員、九龍華仁書院、香港商科語言學院等著名院校教席及香港育英中學校長。在對嶺南文化的研究中,他也寫下不少優秀的篇章:《香港大學所藏木魚書敘錄與研究》、《梁氏所藏所見木魚書敘目》、《廣東人學習國語教程》……他對粵調説唱文學的研究,填補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空白,歐美漢學家認為他的著述為“先鋒之作”,在國際上享受極高的聲譽。
   
     1976年,梁培熾帶著家人移民到美國。在美國,他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兼任過教授、金巴侖中學做過副校長,雖然遠離故土,但是對嶺南文化的新一輪研究在他腦海裏孕育而生。

  足跡遍歐洲 研究“第八才子書”出成果

     在梁培熾的成就裏,不得不提的是他對《花箋記》的研究。《花箋記》是明末清初時期一本韻文體長篇敘事唱本作品,被稱為我國古代“第八才子書”,在廣東粵語地區廣泛流傳;德國著名詩人歌德讀後曾給予很高的讚譽,我國著名文學史家鄭振鐸也認為它是粵曲中很好的一種,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這個唱本用開平話唱最好聽。”梁培熾説,《花箋記》寫得很美,書中描述的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解放前在當時的江門四邑地區的民間非常流行,很多深閨女人都很喜歡看這本書,不認識字的人都會唱。
   
     《花箋記》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文文學交流方面也曾産成過非凡的影響。早在100多年前,《花箋記》已在歐洲社會廣泛傳播。1824年,英國人湯姆斯將《花箋記》譯成韻文體英文書,介紹到西方;1826年,莫斯科出版了俄文版的《花箋記》;1836年,法國人又將其以散文體譯成法文;1871,丹麥學者又根據荷蘭文本譯成丹麥文在哥本哈根出版。18世紀前半期,《花箋記》也在越南地區流傳起來,取材于《花箋記》的喃字(越南早期文字)《花箋傳》,是現今越南喃字文學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然而,文學界對《花箋記》的關注與研究沒有太多的成果,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遺憾。梁培熾移民美國後,仍然保持著對嶺南文化研究的一腔熱情,他開始不遠萬里踏遍歐亞各國,在法國、瑞士、荷蘭、英國、越南等國的圖書館收集、整理和研究《花箋記》的各種版本。他在收集到的海內外共14個版本的《花箋記》的基礎上,進行輯校、標點、勘誤,編成《〈花箋記〉會校會評本》。在這本書的前言裏,他對《花箋記》的由來、作者、成書年代及國際影響,各個時期書評家的評論和會校會評所據版本等問題,都做了詳細而精闢的論述。《〈花箋記〉會校會評本》一書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中外學術界稱其為是研究《花箋記》最具權威的結論性成果,也是《花箋記》整理、研究方面的一個里程碑。

 


 

  致力於華文教育 一門四傑堪稱楷模

     在美國的近30年裏,梁培熾除了在加州州立大學兼任過教授外,還在金巴倫中學當了23年的校長。在學校裏,梁培熾一直講授中國傳統文學,且一直堅持英中雙語教學,鍛鍊孩子們的中文寫作能力,堅持不懈地在海外推廣華文教育。他把一批批擁有雙語能力的華裔送上高一級的大學,現在他正準備8月份在全校推行講普通話。
   
     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梁培熾發現,在二戰前,全美華文學校只有25間,而現在,凡是有唐人街的城市,幾乎都有華文學校,僅舊金山就有25間。以前的華文教育是僑文教育,基本上是中國的教育在外國的延伸,而現在隨著華人結構的演變,僑民教育變成了的華文教育,這才是真正的意義華文教育。同時,他認為,華文教育不應是單純的母語或者語言學習,而是語言文化的教育,這是關係到海外炎黃子孫與祖國的聯繫及其民族的凝聚力,而這種教育的發展又必須要融入美國主流教育中去,這是發展華文教育的必由之路,他提出這些華文教育新理念是百多年來美國華文教育的空前大突破。
   
     梁培熾的教育成就不僅在學校裏,在家裏,他的3個女兒分別是哈佛大學的醫學博士、哈佛大學行政管理學博士和賓夕尼亞大學醫學博士,他的兒子則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博士。梁氏一門四傑在華人華裔中堪稱楷模。
   
     在談到教育孩子的“秘訣”時,梁培熾表示,他首先提倡“愛心”教育,他説,當年他離開故鄉時,父親拉著他的手説過:“你一生要對別人有好處,當你沒有能力幫助別人時,也不要害人。”,這句話他一直銘刻在心,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不僅教育孩子對社會和人要有愛心,而且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其次是勤奮耕耘,他告訴孩子們,人生沒有“幸運”二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勤奮才有好收成。孩子們都遵守父親的教誨,踏踏實實學習。

   
  作家檔案

     梁培熾,1936年出生於開平。青年時期于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之後,原取道香港赴美國深造,因故留在了香港。1962年在香港大學就讀特殊教育課程,後留在香港珠海大學作研究,在史學家羅香林教授的指導下,對中國譜牒學、嶺南文化與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曾以《粵調説唱文學研究》一文榮獲珠海大學創辦數十年來頒發的首位榮譽碩士學位。在香港期間,梁培熾歷任香港大學研究員、九龍華仁書院、商科語言學院著名院校教席及香港育英中學校長。1976年,他帶著家人移居美國,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兼任過教授、金巴倫中學任校長。
   
     近40多年來,梁培熾桃李滿天下,著述豐富,不少論文如《香港大學所藏木魚書敘錄與研究》、《南音與粵謳之研究》和《〈花箋記〉會校會評本》在中國、美國、日本、越南等國家發表,影響較大,是美加地區研究嶺南文學和華文教育的權威專家。

  (責任編輯:月光)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