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國際-世界華僑華人反獨促統-世界華人動態
 
  世界華人動態
 
洛杉磯華人老店將走入歷史 曾見證華埠發展興衰

  時間:2005-12-13 16:41    來源:     
 
    中新網12月13日電 對大部份人來說,聖誕節是一個溫馨、團圓的節日,然而對70歲的鄺黃潔文而言,今年的聖誕不但少了先生陪伴在身邊,亡夫在美國洛杉磯華埠開辦了53年的“鄺氏東方藝術禮品店”也將走入歷史。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在洛杉磯華埠,除了有較為人知的孫中山銅像廣場之外,位于曉街(Hill)以西的重慶路,亦是許多老外遊客駐足、尋覓東方之寶的地點。這個小小的廣場內,除了有漆上“成龍曾在此拍攝《尖峰時刻》”的福州飯店,還有不少的畫廊和精品店,每逢周末都吸引眾多老外觀光客,而鄺氏東方藝術禮品店則是其中少有的一家經營超過半世紀的老字號。

  自從74歲的店主鄺銘謙今年10月17日病逝後,這家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只在周一休息的藝術禮品店,就改成只在周末才營業。鄺黃潔文說,一對女兒Kelly和Jamie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只能在周末時幫她一把。她們希望利用這剩余的幾個周末,提供七折優惠,把店內能賣的都賣出去,直到聖誕節為止。

  她透露,聖誕過後,鄺銘謙92歲的哥哥Charles將會接手該店,由于年事已高,他也需要兩名兒子的協助去處理店內的事務,該店的去留,就交給這位大伯去決定了。

  熟悉華埠的人士,對待人和藹可親的鄺銘謙不會陌生,他是少數在華埠土生土長的美華裔商人,和知名女作家鄺麗莎更是遠房親戚,鄺麗莎的著作《金山》就是敘述他們祖先來美的經歷。

  鄺黃潔文透露,鄺父早期也在重慶路做生意,直到1972年病逝之後,鄺銘謙才接手,一做就是一生人。如今店內還挂著一個寫明“非賣品”的風箏,因為那是鄺父遺留下的手工藝品之一。

  鄺黃潔文說,先生收集的中國藝術品,從大件的櫥櫃,到小件的鼻煙壺,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給,當中還有幸運餅家當年用來擺設糕點的玻璃櫃、京劇木偶等“古董”。這些藝術禮品有數十美元的,也有上千美元的,至于總數有多少,她一時也摸不著頭腦。走完這個千余呎的店鋪,與其說它是一家普通的藝術禮品店,不如說是一家迷你博物館。

  對見證華埠近代發展興衰的鄺黃潔文來說,在50-70年代的興旺時期,華埠是個不夜城,由于當時沒有百貨商店或大型廣場,每當周末大家都到華埠去逛街和消費,他們也要到午夜才打烊﹔但是,自從80年代以來,華埠就逐漸走下坡,傍晚6時之後就不見人影了,並說現時的顧客人數要比以往少一半以上。然而,華埠的興衰並沒有影響鄺銘謙,他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多年來沿著10號公路從蒙市開車到華埠,朝11晚6的營業時間維持不變,直到病逝為止。

  對于華埠的未來和期望,鄺黃潔文說要套用新奧爾良市長的一句話“要欣賞就要趁早,要不然就來不及了”。她說,中國的藝術品往往受到老外的熱愛追捧,這些年來他們的顧客有99%是老外,相對的,華人則因為“司空見慣”而鮮少問津。她希望大家不要等到失去以後才來可惜,要趁著還有的時候就去把握。

  至于把店關了以後,自己會懷念華埠嗎?她笑言,“現在還不知道”,只是說未來不在店里忙,但會在家里忙,因為車庫里還有先生遺留下的一堆“寶藏”,要一一整理歸類。其余的時間,就要和女兒及外孫兒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