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族譜鉤沉

阿美族鄧州墾兵籍冠軍尖兵營張許氏家譜

2011-01-07 10:00     來源:豫臺有約網     編輯:徐維彬

圖一:阿美族鄧州墾兵籍冠軍尖兵營張許氏家譜目錄

  《臺灣土番阿美族鄧州墾兵籍冠軍尖兵營許氏家譜》不但追根溯源記載了先祖軼事,而且詳細記載了先祖追隨民族英雄鄭成功抗擊荷蘭收復臺灣的史實。清朝冊封許氏尖兵營張許二姓太始祖,冠軍尖兵營許氏原籍臺灣昭穆,張許歷代同輩同字。

   族譜開頭即説,古人云:越鳥南巢,胡馬嘶北;木本水源,萬世繼統;山發崑崙,布列九州;水宗四海,各有源頭;萬殊一本,盡可推求。人本乎祖,豈不知由然慎終追遠。體現了他們子孫思戀紀念故土故人,追溯根源世代不忘的心願。族譜記述臺灣土番阿美族是炎帝神農後代戰神蚩尤的後裔。蚩尤因為在逐鹿之戰敗給了黃帝,屍體被肢解,身首葬于異地,他所遺留的三苗族南遷,分支百越族因洪荒初辟,為了生存下去,其中一些勇士伐木為舟漂泊到還是一片荒蕪的孤島——臺灣。他們與野獸為伍,茹毛飲血,墾荒拓建,經歷千百年的發展,繁衍生息,終於有了繁榮富饒的樣子。因為繼承了祖先蚩尤的遺風,所以崇拜蛇神重祭祀禮儀,唸唸不忘中原故土,代代銘志振興家園,漸漸形成後來的阿美族,而且還自稱班遮人。

   臺灣土地資源富饒人民勤勞,漸漸繁榮,終於遭到荷蘭殖民者的垂涎,長期對臺灣燒殺搶掠,欺壓百姓,置臺灣人民于水火之中。許氏太始祖公奇瓦毛蘇,身體強健,性情勇敢剽悍,原是族社裏的釀酒能手,常用苦菜摻米發酵釀製色澤紅褐香味醇正的美酒,因而遠近聞名,早年喪妻留下兩個兒子,長子毛蘇達拉,次子毛蘇達丹。為躲避戰禍謀求生計,他帶著兩個孩子逃到臺南,到赤嵌城的時候被荷軍頭目挾持充做伙伕,受盡荷蘭殖民者的欺辱,怒火滿腔而又無奈。到永歷六年,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的一個舊部叫郭懷一的舉義抗擊荷蘭。奇瓦毛蘇畢竟是華夏子孫,念臺灣土番骨肉情,趁此機會放火燒了敵軍火藥庫與義軍裏應外和,奮勇殺敵參戰,但是因為兵力不足、彈藥槍炮不敵荷蘭最終起義還是失敗了。奇瓦毛蘇趁混亂逃出牢籠,帶著兩個兒子潛渡廈門,投奔鄭成功的軍隊入了黃廷旗下,做了伙伕,兩個兒子則隨軍苦練武功。日月如梭,兩個兒子都長大成人,後來由黃元帥撮合,長子和都督僉事張旻之女成婚,因此賜他漢族姓名張伯春,就是尖兵營張姓的始祖,次子入左都督許勝旗下賜漢族姓名許仲春,就是尖兵營許姓的始祖。這就是張許歷代同輩同字的原因了。臺灣高山族原來並沒有文字姓氏,實行父子連名制,也就是父親名字的後兩個字作為兒子名字的前兩個字,而從那時起他們有了漢族姓氏沿襲至今。

  清順治辛醜年二月初一,父子三人隨鄭成功發兵臺灣,驅逐荷蘭殖民者。臺灣土番族深受荷蘭殖民者的迫害,一時間各部落山寨族眾雲集,駕牛車抬竹排木伐接應大軍上岸。其中有陳、謝、林、周等各土番漢姓始祖戮力協同黃元帥各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圍攻赤嵌城。太始祖公奇瓦毛蘇因熟識地勢路線,手持三股鋼叉,又領隊突襲敵軍,被黃廷先帥授為尖兵營參將,長子為左副參將,次子為右副參將,選調精壯兵士,冒著炮火突襲敵軍,一路喊殺震天,鋼叉過處人頭落地,那狼煙四起遮雲蔽日,血肉橫飛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仿佛呈現在我們眼前。鄭成功火速集合全部兵力圍攻臺灣城,終於迫使荷蘭軍總頭目簽字投降,一舉收復了臺灣,成為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譜寫了一段輝煌的中國歷史。  太始祖公奇瓦毛蘇以顯赫的戰功被封為驍騎將軍,長子毛蘇達拉張伯春在戰中受傷,新生一個兒子取番名叫達拉永記,漢族姓名就叫做張登相。戰爭勝利後,太始祖公帶著次子隨黃廷大軍班師廈門,張伯春因為傷勢慘重攜帶妻小留在臺灣養傷。從此一家人分居兩地,骨肉相離天各一方。

  幾個月之後鄭成功之子鄭經殺親繼位,臺灣島與大清王朝分裂,成立了自己的政權。大清政府派大軍圍剿,鄭經政權不穩,軍心浮動。在當時動蕩不定的政權局勢影響下,康熙甲辰年三月九日,黃廷元帥用分兵投主,以保萬全的計策分出一千二百多將士攜帶他們的親眷,到臺灣追隨鄭經。而黃廷元帥則以大局為重率主力投靠大清。

圖二:敕封“慕義伯”之後南下墾兵屯田

  入清後,黃廷元帥被敕封為慕義伯,太始祖公奇瓦毛蘇被封為將軍,其他將士賜封原職。戊申年四月大清朝廷下詔命令平剿臺灣,因為對投誠的將領的不信任和政治策略的原因,調施瑯進京任內閣大臣,卻令黃廷元帥和眾多投誠將領發回內省墾兵屯田。而慕義伯擁兵過重無法分到合適的地方屯田,於是他率十萬餘眾重新北上進京請旨分發田地。  太始祖公奇瓦毛蘇既被封為將軍,一心一意報效國家,所以毅然放棄了回臺灣故土與骨肉團聚的念頭,決定追隨黃廷元帥墾兵屯田,於是同眾番族將士面朝東南(臺灣的方向)跪在海岸邊,雙手合十口中默默向蛇神誦念祈禱,保祐在臺灣的家人永世平安,待天下太平再闔家團聚。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