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族譜首頁圖片

志願者保護陳氏祠堂高招:寫微博拍宣傳片募資金

2012-02-13 14:29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楊永青

番禺石樓的陳氏宗祠已有近500年曆史。 記者黃澄鋒 攝

雕花做工精美。 記者黃澄鋒 攝

  寫微博拍宣傳片玩暴走引關注 成功募集修繕啟動資金100萬元

  文/記者譚秋明

  在番禺區石樓鎮,有一座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陳氏宗祠”,距今約有500年曆史。據考證,它是廣州現存最古老的陳氏祠堂,比陳家祠“年長”300多歲。然而,這座陳氏宗祠命途多舛,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它是石樓鎮農機中學、打繩廠、織席廠、毛球廠和製衣廠的所在地,到上世紀90年代末,製衣廠關停,它已被嚴重損毀,成為蝙蝠棲身的荒涼之地。

  去年,因為一群文保志願者的出現,這座“陳氏祠堂”迎來新生。這幫熱心的年輕人為它寫微博、拍宣傳片、組織暴走參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募集到100萬元修繕啟動資金,並且於今年年初完成了復建測繪。

  異於陳家祠:

  建築精華在建築之內

  昨日,在文保志願者陳秋明、陳釗承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石樓“陳家祠”。

  這座石樓“陳家祠”,佔地面積2112平方米,建築面積1932平方米,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0年)。這座祠堂因建築精美、規模宏大而被評為具有“東方巴洛克”風格。曾到此考察的文保專家及建築專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座不惜成本建造、規格高、技藝精、獨具嶺南建築特色的祠堂建築。”

  這座陳氏宗祠與廣州陳家祠的最大差別是,廣州陳家祠的建築精美全部外現,灰塑、石雕等都在建築週邊點綴,而石樓“陳家祠”的建築精華在建築之內,其雕梁畫棟構圖之美、技藝之精,在嶺南祠堂當中十分少見。

  文保志願者:

  寫微博拍片引社會關注

  “這是我們身邊的文物,最初只是想去了解,而慢慢了解之後,就很急切想要去保護它。”陳釗承是一名律師,在石樓長大,他家就住在石樓“陳家祠”背後,他簡單一句話道出了志願者們的心聲。

  他們4個人,即陳秋明、陳釗承、梁綺培、羅建明,自去年6月成為廣州市文廣新局的文保志願者之後,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家門口這個破敗荒涼的祠堂,於是決定“保護文物就從家門口開始”。

  去年10月,志願者們一口氣為宣傳保護石樓“陳家祠”,做了3件“潮事”,成功吸引社會各界關注。10月初,為石樓“陳家祠”開通名為“番禺石樓善世堂”的官方微博,播報與石樓“陳家祠”相關的所有活動資訊。10月22日開始,在番禺區650多輛公交車視頻裏播放番禺石樓善世堂宣傳片,為期一週。10月中旬,與“暴走廣州”的志願者聯合組織參觀活動暴走石樓看古跡,其中就包括石樓“陳家祠”。

  很快,在各方力量的支援下,他們建立起石樓善世堂管理委員會,募集到由陳儉文、陳昌、陳國雄三父子捐贈的修繕復建啟動資金100萬元,其後,聯繫到華南理工大學程建軍、廣州大學湯國華等文保建築專家對修繕進行專題調研。

  實質性一步:

  三維測繪儀精準測繪

  日前,文保部門協助志願者請來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以及遺産保護設計研究所的專業人員,對石樓“陳家祠”的修繕進行了初步勘察和測繪,石樓“陳家祠”的修繕復建已踏出實質性一步。

  據華南理工大學遺産保護設計研究中心的羅廣興工程師介紹,這次測繪工作使用了目前最先進的三維測繪儀。“我們做到了不動一草一木不傷一磚一瓦測得最準數據。”他解釋説。

  羅廣興説測繪之後將進入調研和資料蒐集階段,彙編資料之後,將繪製一份建築設計圖,設計圖將對文物的損毀缺失部位補充完整,其後報相關部門審批,如通過,即可繪製詳盡的施工圖。按目前進度來看,約需90個工作日,預計到今年5月將完成復建設計工作。

  復原設計:

  損毀嚴重急需歷史資料

  “經過多方評估和預測,這一個修繕復建工程可能要耗資千萬元。”陳秋明説。

  “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是資料蒐集。”羅廣興説,由於石樓“陳家祠”的損毀程度較為嚴重,而資料又大量缺失,復原設計難度極大。陳秋明稱,志願者正打算通過網路等方式發起石樓“陳家祠”資料全球蒐集行動。

  此外,羅廣興指出,目前石樓“陳家祠”被村居層層包圍,無法展露它原有的歷史風貌。“連最能爭奪眼球的門面都沒辦法亮出來,怎麼展示它的歷史價值呢?”羅廣興解釋,在古建築保護修復中,只有盡力恢復其原有的歷史風貌才能充分體現其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文廣新局:

  借力保護文物初顯成效

  據了解,去年6月11日中國文化遺産日,廣州成立了首支文物保護志願者隊伍,這一支隊伍由48人組成,以年輕人居多。廣州文廣新局文物處的負責人稱,探索發動民間力量發現和保護文物是組建這支文物保護志願者隊伍的初衷。從組建至今,已舉行多次文物常識普及等活動。而陳秋明等志願者大力推動石樓“陳家祠”的修繕工作,已進入實質性階段,可謂“取得了一定成效”。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