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族譜首頁圖片

南京發現1800年前孫權建造的石頭城(組圖)

2012-02-01 09:20     來源:現代快報     編輯:楊永青

考古人員正在石頭城遺址工地進行勘探

這些幾何紋的古磚一看就是東吳時期的 快報記者 施向輝 攝

  南京又叫“石城”,因為1800年前孫權在南京建了一座石頭城。隨著時間的流逝,石頭城成了坊間傳説,歷史上石頭城究竟有沒有存在過?是不是就是鬼臉城?這些都成了懸疑。

  為了配合清涼山石頭城遺址公園的建設,去年,南京的兩支聯合考古隊對國防園、清涼山公園進行了考古勘探。通過細緻的發掘,他們終於找到了孫權建築的石頭城,它周長3000多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是利用山勢築成的天然軍事基地。

  □快報記者 胡玉梅

  考古發掘

  埋管道發現六朝時期的瓦當、古磚

  國防園內順著臺階一直爬上山坡,會發現塑膠布的圍擋。圍擋內別有一番風景,黃色的泥土一層層經過夯打變得硬邦邦的。其中的一個山脊上,一排排青磚有的側著壘砌,有的橫著壘砌,沿著山坡向上延伸。這些磚看上去比明城墻上的稍薄一些,磚側面有精美花紋,有的是曲線,有的是菱形,有的像一個個回字,都是典型的東漢末年東吳時期古磚紋飾。

  歷經1800年,這些磚依然完好。專家介紹,這一段磚砌山坡可不一般,它是石頭城的一段護坡,規格相當高。“石頭城是依靠山形建造,在一些山體不牢固的地方要用磚壘砌保護起來。所有古磚都是官窯燒制的,大小、厚薄都一樣,有的磚上還有一些文字。”

  這段護坡是怎麼被發現的?專家透露,兩年前,國防園內要埋管線,施工過程發現了古代磚瓦。隨後,南京市博物館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勘探,在這裡找到了六朝時期的瓦當、古磚。“那些幾何紋的磚頭一看就是東吳時期的,”一位考古隊員説,由於歷史記載石頭城遺址就在這一帶,所以,他們推斷這裡應該是石頭城遺址的一部分。去年,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的工作人員對這裡進行了考古發掘,真的找到了一段東吳時期的石頭城護坡。

  駐馬坡附近找到一段石頭城城墻

  除了國防園,清涼山公園內也有石頭城遺址。在清涼山公園內,南京大學的考古隊在駐馬坡附近找到了一段長寬都是1米左右的石頭城城墻。

  這段城墻在地下3米左右,奇怪的是,這段城墻最外側的一排磚並不平整,而是斜翹著的。現場一位專家説,這很可能是地震導致的。“西元211年,經過張纮、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奉勸,孫權把政權從鎮江遷到了南京;212年建築石頭城,並把當時的秣陵改稱建業。不過,西元548年,南京發生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5.25級,這段城墻遺址的傾斜,應該是那次地震的見證。”

  記者注意到,這處城墻遺址不遠處就是“駐馬坡”。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説,諸葛亮究竟有沒有來過南京,在清涼山上駐馬觀望,史學界有爭論。但考古遺跡和駐馬坡距離只有百米之遙,也太巧合了。

  鬼臉城只是石頭城遺址的一部分

  鬼臉城現在大家都叫它石頭城公園。不過,賀雲翱説,“我們考古調研下來,鬼臉城只是石頭城的一部分。”

  賀雲翱一直對鬼臉城充滿興趣。孫權當年在鎮江建立的鐵甕城也在江邊,他曾經多次到現場進行考察。而南京的石頭城遺址和鐵甕城一樣,憑江、依山而建。由於這麼多年來,人們都只是聽説石頭城,而沒有親眼見過石頭城,所以,甚至有人懷疑石頭城不過只是個傳説。在史學界,專家們也有分歧,有的認為石頭城在水西門,還有的認為有兩座石頭城。

  1998年開始,賀雲翱就開始著手石頭城遺址的研究。“孫權所築的石頭城為土質城垣,因為利用山勢所修,所以不太規整。經過調查和對城垣的復原,石頭城北垣長約1100米,西垣約800米,東垣約820米,南垣約450米,加起來周長3000多米,和歷史記載接近。”賀雲翱説,經過多年研究,他發現,石頭城遺址的面積很大,鬼臉城、清涼山公園、國防園,龍蟠裏一帶都是,是個不規則長方形。

  朱元璋偷師孫權,修城墻不求方正

  西元212年,距離今年正好整整1800年,當時的南京西邊都是水。“可以説,石頭城是六朝都城的起點,十朝都會的母城。”賀雲翱説,石頭城遺址的發現意義重大。“石頭城不僅是交通要塞,還是糧食儲備地。”賀雲翱説,最多的時候,石頭城內有軍隊百姓數萬人,而且石頭城內有一些建築物。石頭城分為大城和小城,小城在大城的東南部,應該是儲備糧食用的。

  東晉時期,石頭城西南最高處有烽火樓,東面有入漢樓。石頭城還是當時重要的水陸交通碼頭,設有“石頭津”,負責對上岸的貨物抽取稅收。石頭城附近水面上商旅船隻最多時可達萬計,應當是當時長江上也是中國最大的內河船運碼頭。同時,這裡也成為訓練水軍的場所。

  賀雲翱透露,明朝的防禦工事明城墻和石頭城儘管築造方式不太一樣,但有一個相同之處,都是充分利用山和水的關係,不求方正。或許這是朱元璋向孫權偷師而來。

  石頭城那些事

  孫權後代在石頭城投降

  石頭城從1800年前建起來後,一直用到了唐末五代十國,跨越了各個朝代,而且都是作為軍事必爭之地來使用的。賀雲翱説,定都于南京的東吳國從石頭城開始,也從石頭城結束。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二月,攻打東吳首都的西晉船隊到達石頭城,東吳最後一位皇帝孫皓很害怕,於是綁著用梓木做成的棺材,在石頭城的軍門投降。

  這一年,西晉政府廢建業,復稱秣陵。

  在東晉時期,石頭城一段時間內還曾經變成了關押皇帝的地方。

  鹹和二年(327年)十一月,東晉政權又遇到了一次叛亂,歷陽太守蘇峻、豫州刺史祖約舉兵以討中書令庾亮為由起兵反叛,328年,叛軍攻下臺城(皇宮)。蘇峻逼著晉成帝搬到了石頭城,晉成帝只好照辦,被關在石頭小城內近一年。蘇峻則以石頭城為據點。329年,石頭城被政府軍攻破,晉成帝才被解救出來。

  地勢雖高,但多次被淹

  儘管石頭城在當時的地勢算是高的,但歷史上,石頭城屢屢被淹,有時甚至一次溺死數百人,成為嚴重的災難。

  據記載,最早的一次水災發生在351年7月,當時江水侵入石頭城,淹死數百人。371年,江水又氾濫,388年12月,江水侵入石頭城,毀壞了大航,淹死了人……石頭城地勢那麼高,江水怎麼會把它淹沒呢?賀雲翱介紹,考古勘探下來,他們發現石頭城臨江一面長約800多米,地勢北高南低,其山體最高處是在鬼臉城一塊,向南則山體逐漸降低,當達到最南端的時候,山體已經接近平地了。根據當時記載,石頭城遭江濤涌浪襲擊的時候,往往秦淮河水也暴漲,導致朱雀航一線(約現在中華門至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段)同時受災,甚至江水還會淹沒禦道,可見江水災害的波及面很大,石頭城西墻南段較低處有突發的江水涌入是正常的。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