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家族造就了弘農楊氏的非凡氣象楊堅係出弘農楊氏,是35世楊震的長子楊牧後裔。楊堅自稱是"漢太尉震之14世孫",為北朝望族。從始祖楊杼到楊堅為48世。現將其世系和年譜簡述如後:
36世楊牧,字孟信,東漢順帝至靈帝時人。官荊州刺史,封富波侯。富波故城在今安徽阜陽縣南。生子二:統、馥。
37世楊統,生子奇。
38世楊奇,字子奇,東漢靈帝至獻帝時人。少承家教,勤勉向學,尤長《尚書》。靈帝時,任侍中,為帝所重用。帝曾召奇,諮詢時政。帝問曰:"朕與桓帝二人比較,以為何如?"奇答:"陛下和桓帝相比,就像虞舜和唐堯相比一樣。"靈帝很不高興地説:"你呀,善於強詞奪理,真是楊震的子孫,死後必復至大鳥矣!"楊奇後來出任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太守。靈帝崩,復入朝為侍中、衛尉(掌門衛,九卿之一)。隨漢獻帝西遷,護帝有力,事帝勤勞有功。生子亮。
39世楊亮,漢獻帝遷都許昌後,追封為陽成亭侯。楊亮舊居在閿鄉縣(今並人河南靈寶縣)西南。生子孕。
40世楊孕,生子渠。
41世楊渠,生子鉉。
42世楊鉉,為燕北平太守。生子二:元壽和興。興為後魏新平郡(今甘肅彬縣)守,生子國。國為後魏中敬大夫,生子定。定為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晉封為穆侯,生子紹。
43世楊元壓,後魏為武川鎮(今寧夏武川縣)司馬,於是居家朔州神武郡殊頹縣(今山西壽陽縣北境)。生子惠嘏。
44世楊惠嘏,為太原郡守。生子二:祥和烈。
45世楊烈,為龍驤將軍,平原郡(今山東聊城縣西北15里)太守,生子禎。
46世楊禎,以軍功封寧遠將軍,後魏末,因戰亂避居仲山(陜西涇縣西北,即仲山,相傳為漢高祖兄劉仲所居,故名),結義徒以討伐鮮于修禮,戰死。保定(北周武帝年號)中,以長子忠的功勳,追贈柱國、少保、興城郡公。
47世楊忠,小名奴奴,體格魁偉,武藝超群,識量深沉,有將帥之略。十八歲時,客遊于泰山,遇梁兵攻郡,郡守被執于江左(今江西),在梁五年。後以元顥人洛陽,賜爵壽昌伯。隨從魏孝武帝西遷,進爵為公。忠嘗從周文帝狩獵,獨擋一猛獸,左挾其股,右拔其舌,文帝壯之。北方以猛獸為"捹子",因以"捹子"為字。河橋之役,與五壯士力戰宋橋,敵不敢進,以功拜左光祿大夫,雲州(今山西祁縣西)刺史。祁山之戰,身當士卒,衝鋒陷陣,進封車馬大將軍,出鎮襄城郡(今河南襄城縣)及蒲坂(今山西永濟縣蒲州),賜姓"普六茹氏",北周明帝武成初年,又進封隨國公,官至大司空而終。天和三年(568年),因病還京,卒時年62歲,謚曰"桓"。子堅嗣位,後受周禪。追尊為元武帝,廟號太祖。
48世楊堅(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羅延。及長,仕北周。年15,以父勳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年16,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明帝即位,授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武帝即位,遷左小宮伯,出為隋州刺史,進位大將軍。武帝聘其長女麗華為皇太子宇文贇的妃子,益加禮重。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封麗華為皇后。楊堅以皇后之父徵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遷大後丞、右司武,俄轉大前疑。宣帝每巡幸,常委任楊堅居守。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任揚州總管。是月宣帝崩,時麗華子靜帝宇文衍年幼,未能親理政事,堅人總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並封上柱國、大冢宰、隋國公。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受周禪稱帝,國號"隋",定都大興,後改名長安(今陜西西安市),建年號曰"開皇",時年39歲。
楊堅稱帝後,于開皇七年丁未(587年)滅梁,開皇九年己酉(589年)滅陳,結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在位24年,政績卓著,在歷代帝王中是一位好皇帝。西元604年7月,楊堅病重,臥于長安仁壽宮大寶殿內。甲辰日,召見君臣,噓唏著與他們握手訣別。丁末日,次子楊廣與大臣楊素、張衡、宇文述等人乘機發動宮廷政變,楊堅遇害,終年64歲。葬于陜西省武功縣西南20里的三疇原上,號曰"恭陵",又曰"武功陵"。
美國學者邁克爾 哈特著《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一書,從世界各國選100人,隋文帝楊堅名列第82位。文帝有五子,皆獨孤氏文獻皇后所生,即太子勇、晉王廣、秦王俊、越王秀、漢王諒。
文獻獨孤皇后(552-602年),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信見堅有奇表,故以女妻之,時年14。堅與文獻十分相愛,誓無異生之子。開初,文獻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其姊為周明帝後,長女為周宣帝後,貴戚之盛,莫與為此,而文獻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及周宣帝去世,楊堅居禁中,總百揆,文獻使人謂堅曰:"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楊堅受禪,文獻立為皇后。突厥嘗與中國交市,有明珠一篋,價值800萬,幽州總管陰壽告文獻購買。文獻曰:"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疲勞,未若以800萬分賞有功者。"百僚聞而畢賀。楊堅甚寵憚之。每遇臨朝,文獻輒與堅同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侍堅,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堅退朝而同返燕寢,相顧欣然。文獻每與堅言及正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文獻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嫉,後宮莫敢進禦。楊堅曾得幸尉遲迥女孫,被其陰殺之。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堅斥之。時皇太子楊勇多內寵,愛妾雲氏亦被害之,由是諷堅廢太子立晉王廣,皆文獻之謀也。
49世楊勇(566年一604年),字(目見)地伐,楊堅長子。周世,以祖父楊忠軍功,封博平侯。及楊堅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統舊齊之地。後徵還京師,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禦正,諸禁皆所屬。楊堅受禪,立為皇太子,軍國政事及尚書奏死罪以下,皆令勇參決之。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行為。
嘗文飾蜀鎧,堅見而不悅,恐致奢侈之漸,因而誡之曰:"吾聞天道無親,唯德是與,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得長久者。汝者儲後,若不上稱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民之上?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時復看看,以自警戒。今以刀子賜汝,宜識我心。"勇多內寵,昭訓雲氏,尤稱嬖幸;禮匹于嫡。勇妃元氏無寵,嘗遇心疾,二日而卒。文獻皇后意有他故,甚責備勇。自是雲昭訓專擅內政,文獻皇后彌不平,頗遣人伺察,求勇罪過。楊廣知之,彌自矯飾以博得文獻皇后好感。皇后由是薄勇,愈稱晉王德行。楊廣遂與楊素等謀,構成奪宗之計,廢勇為庶人。時勇自以廢非其罪,頻請見上,面申冤屈。而楊廣遏之,不得聞奏。勇於是升樹大叫,聲聞于堅,冀得引見,素因奏言:"勇情志昏亂,為癲鬼所著,不可復收。"堅以為然,卒不得見。堅寢疾于仁壽宮,徵楊廣入侍醫藥,而姦亂宮闈,事聞于堅。堅抵床曰:"獨孤誠誤我,枉廢我兒!"因遣追勇。未及發使,楊堅暴崩,秘不發喪。偽造高祖敕書,賜庶人死。追封房陵王,不為立嗣。
勇有十男:雲昭訓生長寧王儼、平原王裕、安城王筠,高良娣生安平王嶷、襄城王恪,王良嬡生高陽王該、建安王韶,成姬生潁川王煚,後宮生孝實、孝范。
楊廣(568-618年),一名英,小字阿(麻女),楊堅第二子。美姿儀,少聰慧,堅及獨孤氏于諸子中特所鍾愛。在周,以,69父軍功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立為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13。尋授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大將軍如故。廣好學,善屬文,沉深嚴重,朝野屬望。既而楊堅巡幸楊廣所居第宅,見樂器弦多斷絕,又有塵埃,若不用者,以為不好聲妓,善之。廣尤自我矯飾,當時稱為仁孝。曾觀獵遇雨,左右進油衣,廣曰:"士卒皆沾濕,我獨衣此乎?"乃令持去。開皇八年冬,大舉伐陳,以廣為行軍元帥,平陳後,封府庫,資財無所取,天下稱賢。及太子勇廢,立廣為皇太子。仁壽四年七月,高祖崩,廣即皇位於仁壽宮,年號大業,是為隋煬帝。由於窮奢極欲、暴虐無道,天下分崩離析。在位14年,終於被農民大起義的浪潮困于江都,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三日丙辰,為部下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縊殺,終年50歲。葬於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15里之雷塘側。皇后蕭氏,梁簡文帝蕭綱之女,生二子,元德太子昭及齊王昧。三子楊杲,係蕭妃所生。
楊俊(570-600年),字阿祗,楊堅第三子。開皇元年立為秦王。十二歲時,拜上柱國、河南道行臺尚書令、洛州刺史。加右武衛大將軍,領關東兵。後來,遷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為所屬。俊仁恕慈愛,崇敬佛道,請為沙門,堅不許。開皇六年,遷山南道行臺尚書令。伐陳之役,以為山南道行軍元帥,督三十總管,水陸十余萬,屯漢口,為上流節度。陳將周羅眼、荀法尚等,以勁兵數萬屯鸚鵡洲。總管崔弘度請擊之。俊慮殺傷,不許。羅喉亦相率而降。於是遣使奉帝詣闕,垂泣謂使者曰:"謬當推轂,愧無尺寸之功,以此多慚耳!"堅聞而善之。授揚州總管44州諸軍事,鎮廣陵。歲余,轉并州總管24州諸軍事。其後,俊漸奢侈,違犯制度,出錢求息,民吏苦之。加之盛治宮室,窮極侈麗。為妃作七寶冪(皿離),又為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階,梁柱楣棟之間,周以明鏡,間以寶珠,極榮飾之美。更因好內而遭崔妃嫉妒,瓜中進毒而使之遇疾,徵還京師。堅以其奢縱,免官,以王就第。俊疾篤,未能起,遣使奉表陳謝。堅又責之,俊漸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統上表,請復王官,堅不許。歲余,以疾篤,復拜上柱國。開皇二十年,卒于秦邸。堅哭之數聲而已。俊生二子,崔氏生浩,庶子名湛。長女永豐公主,年12,遭父憂,哀慕盡禮,免喪,遂絕魚肉。每至忌日,輒流涕不食。
楊秀(573-618年),楊堅第四子。開皇元年,立為越王。未幾,徙封于蜀,拜柱國、益州刺史,總管24州諸軍事。二年,進位上柱國、西南道行臺尚書令,本官如故。歲余而罷。十二年,又為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尋復出鎮于蜀。秀有膽氣,容貌瑰美,多武藝,甚為朝臣所敬畏。秀漸奢侈,違犯制度,車馬被服,擬於天子。及太子勇以讒毀廢,晉王廣為皇太子,秀意甚不平。楊廣恐秀終為後患,陰令楊素求其罪而譖之。仁壽二年,徵還京師,堅見,不與語,欲斬秀于市,以謝百z姓。後廢秀為庶人,幽內侍省,不得與妻子相見,令給少數民族婢 女二人驅使。煬帝即位,禁錮如 初。宇文化及弒煬帝後,欲立秀為帝,群議不許。於是害之,並其諸子。據傳葬吟陽八合塢。生子孝 明,小名爪子,隋亡,隱蔽于閔,子孫因家焉,孝明生神佑,其後代綿衍至今。
楊諒(575-605年?),字德章,一名傑,楊堅第五子。開皇元年,立為漢王。十年,為雍州牧,加上柱國、右衛大將軍。歲余,轉左衛大將軍。十七年,出為并州總管。自山以東至於滄海,南拒黃河,52州盡為所屬。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十八年,起遼東之役,以諒為行軍元帥,率眾至遼水,遇疾疫,不利而還。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諒為行軍元帥,竟不臨戎。楊堅甚寵愛之。諒自以所居天下精兵處,乙太子讒廢,居常怏怏,陰有異圖。遂諷其父雲:"突厥方強,太原即為重鎮,宜修武備。"楊堅從之。於是大發工役,繕治器械,貯納于并州。招傭亡命,左右私人,殆將數萬。及蜀王秀以罪廢,諒愈不自安。遇楊堅崩,徵之不赴,遂發兵反,為楊素擊敗,窮蹙而降。楊廣以兄弟之情,恕諒一死,除名為民,絕其屬籍,竟以幽死。子顥,因而禁錮,宇文化及弒廣時遇害。
50世楊昭(578-606年),開皇十年春立為河南王,年12。仁壽初,改封晉王,拜內史令,兼左衛大將軍。後三年,轉任雍州牧。煬帝即位,居洛陽宮中,昭留守京師。大業元年(605年),立為皇太子。昭有武力,能拉強弓,性謙虛沖淡。言行舉止,溫和友善,未嘗忿怒,飲居簡樸,臣使有老父母,必親問其安否,年終皆有惠賜。大業二年,來洛陽朝,體胖,因勞成疾,未幾而卒,終年28歲。謚"元德太子"。生三子:韋妃生隋恭帝侑;大劉良娣生燕王偵,小劉良娣生越王侗。
楊浩(?一618年),文帝三子俊之長子。煬帝即位,立其為秦王以奉嗣,曾為河陽都尉。宇文化及弒煬帝後,又命令裴虔通殺隋宗室蜀王楊秀、齊王楊昧、燕王楊(亻炎)等。時楊浩也在江都宮中,因一貫與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化智交往密切,化智極為保護之,才免於一死。同月,宇文化及以皇太后懿旨名義立為帝。不久宇文化及率兵10萬返回長安,楊浩被裹脅同行。化及在鞏縣為李密擊敗走黎陽(今河南淩縣東)、北奔魏縣(在河北南部),並自侵皇帝位。618年,派人毒殺了楊浩。
51世楊侑(605-619年),惟聰敏,有氣度。大業三年(607年)立為陳王,數載後,改封代王,食邑萬戶。煬帝親徵遼東,令為親師總留事,後拜太原太守。李淵克長安(617年10月),壬戌日立之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在位一年,禪位於李淵,封為酅國公(酅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唐武德二年(619年)夏5月遇害(一説病死),終年15歲。葬於今陜西省乾縣陽洪鄉乳臺村南500米處。生子行基,為酅國公。
楊侗(?一619年),字仁謹,美姿儀,性寬厚,大業三年(606于),立為越王。煬帝遇弒後,留守共奉侗即位於洛陽,改元"皇泰",也稱皇泰帝,在位一年,為王世充所逼,不得已遜位於王,被幽禁于含涼殿,封潞國公,食邑5000戶。後王世充擔心留侗有後患,遂遣其侄王行本攜帶毒酒去鴆殺楊侗。侗知不免,請求與母相見,不許。侗即布席焚香拜佛,咒曰:"但願今後不要再降生帝王尊貴之家了,"於是飲酒,但不能立時絕命,行本令以絲帛縊之。葬處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