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福建

福建長樂古靈陳氏族譜

2008-07-16 08:48     來源:陳氏宗親網     編輯:賀晨曦

序言
  

    "知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在這太平盛世,文明日起,新世紀的千年曙光即將來臨之即。陳氏古城(古靈),族譜在理事會全體成員共同努力之下,第三次纂修第一期三千二百戶、一萬五千人口告竣會梓。這是古靈陳氏家族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委是陽功陰德。敦使族裔思本存義,廣孝綠蔭。可喜可敬可賀。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優良文化傳統,三者各有位置,各有作用。國無史,無以考一國之興替;方無志,無以徵一方之源流;家無譜,無以辨一族之血緣。三者互不代替都有繼續存在和編修的必要。當然族譜作為中華民族一種姓氏文化,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世界性的華僑、僑領、華人尋根問祖興起,近來,我國華僑出版的《百家姓全纜》和中國書店出版的《百家姓考略》等不少中華本土姓氏文化業書刊出,使譜牒之學從冷宮中走出來,正在重新被時代所重視。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所服務。

  史修一代,譜修一族。由於家族繁衍。穎川古靈陳氏總譜隨世事變遷,加上過去的譜牒以手抄本形式流傳,或成孤本,絕大多數總親沒能看到自己家史,致使不少人不懂陳氏家族的起源、繁衍、演變、分支和遷徙的歷史,有的甚至連自己祖輩的名字都忘記了,確是我輩一大遺憾。歷纜穎川陳氏年表。世係昭然。根據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的材料,宋:淳佑、紹興、乾道年間;明:洪武、洪熙、永樂、嘉慶年間;清:順治、光緒、咸豐、康熙年間以及最後一次"中華民國四年正月二十日校訂的古靈陳氏的譜敘、譜敘、譜記、譜引以及記、略、傳考、實錄等數十編古靈陳氏名人修譜記載,現擇其主要,將陳氏古靈(現閩侯縣南通鎮古城村,即風景區十八溪古城)主要歷史淵源,傳承環節,原由經過,名人以及現在分佈情況作耀祖引序:

  一、始祖淵源:古靈陳氏來自河南省固始縣矮嶼村。

  二、陳氏緣由:根據《百家姓考略》、《百家姓全纜》述及陳氏後裔在海內外分佈極廣,按人口統計為中國第五大姓、源於舜當天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在納河邊居住。他們的子孫中留在媯汭河一帶的就是媯姓。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女兒元姬(即太姬)嫁給媯滿。封他為陳侯(在河南淮陽),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胡公滿死後,謚號陳胡公,陳氏就是他的後代是視為正宗。緣歷史更替,戰亂頻繁,姓隨景牽,陳氏繼繼續續,胡公後裔第27世齊王建為秦所滅生三子(升、柏、軫),升為田氏、柏為王氏、軫為陳氏。後軫為楚丞相,封穎川侯,故稱穎川陳氏鼻祖。

  三、傳承環節:

  1、封陳氏前,初世紀少典有熊氏和五千年前黃河、長江流域的皇帝軒轅和神農部落到西元前的齊王建世圖年表,明確記載有七十個世次、主要有七種姓氏傳承變換使用。

  2、陳氏第一世軫公生於楚宣王府于考列烈王(西元前260年)至聞公(西元826年)四十世譜載乃居住原籍河南。

  3、聞公生三子(顯、勳、黯)。在唐僖宗乾符二年黃巢亂中原,顯、勳兄弟于唐(881-886年),入閩城福州城南石井巷,後來,黯公尋親也到閩居同安,三兄弟均到福建。

  4、勳公生六子,(檄、極、樞、某、守敬、守約)檄公生三子(令鎔、令圖、令猷)或遷閩侯大義或遷閩侯古城(即古靈)

  四、先賢顯宦:根據《考略》、《全纜》陳氏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仕戰之。春秋戰國(西元前770年)以國為氏有孔子弟子陳國的有陳亢;秦末(西元220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南朝(西元557年)陳霸先字興國伐梁為帝,建立陳朝在南方稱帝33年,還有陳武帝永定、陳文帝天嘉陳臨海王光大、陳宣帝大建,隋朝(西元581年)的陳後主裕明。唐代(西元318年)大詩人陳子昂;宋代(西元1127年)有思想家、詞人陳亮,理學先驅出自高祖陳襄;明代(西元1368年)散曲家陳鐸、愛國詩人陳子龍等。我祖聞公至陳襄公連續七世155年皆出仕。(官職詳見古代名人錄)

  五、現代古靈陳氏情況,古靈陳為陳氏,現代陳氏繁衍大枝自第二次中華民國四年正月修譜至今已八十多年,今昔祖眾數倍增加,遍佈海內外及全省各地,日前,可查證。分佈各地的有七十八個地方,人口十三萬,二萬八千多戶,比前次修譜時增加十萬多人,從古城直接繁衍出的有:長樂、福州、福清市、福安市、羅源縣等地方。(外省待考)由於枝繁業茂謹舉例長樂岱邊古靈陳氏檄公派下繁衍情況,各地具體情況分佈圖。海內外當代名人輩出。創造出許多可歌的可泣的事跡。涌現出類拔萃的人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團各級各界要員骨幹層出不窮(詳見譜內現代名人錄)

  盛世修史、旺族修譜,日下,各家姓氏均有修譜,特別的是長樂南陽陳、雙江陳、玉溪陳、嶺南陳相繼均纂修總譜告竣。由於我們家族益蕃,過去上的譜的宗親差不多都已去世,當令在世上的宗親名字也差不多沒上譜。為繼承先輩修譜的優良傳統,團結各地海內外族親,保存吾族家史發展資料。故古城陳(古靈)族親陳依弟于1997年8月8日發起重修族譜,並獲得廣大族人的興趣和擁護。各家各戶紛紛出資捐款:成立續修檄公派下古靈陳氏族譜理事會並推陳南南為理事長,並宣傳理事會全體成員。協力修譜隆重開筆制定修譜方案與計劃,並派人分赴各地聯絡族親,理事會全體成員群策力,分工合作,終使古靈陳氏族譜第三次第一期十七分房(村)脫稿複印,對本次修譜工作支援踴躍獻資者將照片刊在族譜上。在修譜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如修譜機構的長生調整,理事會的分工分組,修譜經費的來源籌集,資料的收集核對,考察始祖原籍的歷史古遺跡以及修譜過程中的遇到的爭議的問題,多次組織理事會全體成員參加集中認真探討,充分發表意見、統一認識、最後作出集體決定、各方進行認真貫徹執行。

  歷史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它從過去延伸到現在並走向未來,在世紀之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之際,經過理事會一年來通力協作,"古城(古靈)陳氏族譜"付印,上可告慰祖宗,下可昭示子孫,在這大喜大慶時刻,受命由我撰寫新序,感到十分榮幸。"月是故鄉明"。在這追思美境之際,理事會全體領導成員率領檄公全體裔孫叩首敬祭千年來生我福我之直系祖宗,致此纂修之盡心致敬之祭典,以表孝思,以表心感,余不盡意。致值盛世,海內外族親團結協作、發揚祖德,承前起後、繼往開來,互幫互助,共富共榮,想親相愛,美哉福哉。以新的姿態,用新步伐,跨近新的世紀,創造新的家業。繁衍一代又一代新人,以順應時代進步和世界發展潮流。為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做貢獻。這不僅是古靈陳氏家族的大喜事,也將對社會進步團結友愛常識有益的影響。是以為序,深愧才疏學淺,錯謬難免,望知青者不吝賜教。

檄公第四十五世裔孫長樂市鶴上鎮雲路村
陳齊明謹序
西元一九九八年八月八日

第一世    軫

字元公,齊章王建季子,章王生三子,長子升,仍傳田姓,次子柏,以王者之後改王姓(應郎玡王),季子即公,齊為秦所滅,公奔楚,初事威王為從約長懷王元年,帥師功亟谷關,公為左大夫,襄王元年為楚相駐河東三城,封潁川侯,賜姓陳氏為潁川陳氏鼻祖(潁川封即今之陳縣),生於楚宣王丁卯八月初三子時,卒于考烈火王元年已亥十月初二巳時,配吳氏封潁川郡,君合葬許昌城西三里平原山,生子嬰。

第二世    嬰

字子安,初事考烈王,為壽春內史擢上大夫,封上柱國,食邑淮南五縣,後入秦為東陽令史,生於楚懷王二年甲午四月十三日午時,卒于秦始王甲子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配劉氏封縣夫人,具附葬許昌平原山,生子:余。

第三世    余

字介溪,仕趙陳渉初發難近,與張耳同事趙王武臣為左右校尉,及武臣為將,韓廣所擄乃立趙王后,歇為王,封成安君謚文僖先生,漢高帝二年丙申立為代王,生於秦始皇二年西元前245年丙辰正月十三日亥時,卒于漢高後元年甲寅西元前187年二月十七日未時,配趙氏封為王后,合葬鳳翔府龍山,生子軌

第四世    軌

字平園,漢惠帝時博士,起為御史大夫高專政致仕,至太宗朝又起為廷尉,丙寅五年擢丞相,同周亞夫督軍屯雲中,詔封郡侯,生於高帝十年甲辰西元前197年六月十日未時,卒于漢景帝五年丙申西元前145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時,配吳氏封吳國夫人,合葬鳳翔府龍山(三世祖右穴),生子審。

第五世    審

字知庵,漢景帝朝為郎中令,武帝擢大中大夫左右內中,制禮儀,賜爵左庶長,生於漢文帝壬申公元前169年十月初一日戌時,卒于武帝太初元年丁醜西元前104年十一月十八日申時,配蘭氏夫人,葬華山左溪,生子:安。

第六世    安

字建山,漢武帝時博士,太始二年詔升鴻臚官京兆尹,昭帝朝元鳳元年遷廷尉正領尚書事,生於武帝元光三年西元前132年十月三日戌時,卒于孝宣元年八月十三日午時,配趙夫人封未詳,敕葬華山石岩穴墳地,方圍四十里,生子:桓

第七世    桓

字(寶蓋上,之下)州,宣帝詔講五經異同擢石渠閣博士,轉給事中元帝朝任河東太守,生於宣帝元年戊申西元前73年十月二十九日子時,卒于成帝元延四年西元前9年正月元日,巳時,娶魏夫人,合葬石岩山後,生子:願

第八世    願

字衍學,成帝朝舉諫議詣白虎殿對策,第一徙帝微行後抗疏王氏五候詔致仕哀帝朝起為右仆射御史大夫,生於元帝癸酉西元前48年二月廿一日申時,卒于戊辰西元8年三月十七日午時,配葉氏夫人,合葬平原山,生四子:清、察、齊、尚。

第九世    齊

字寧侯,後漢世祖朝,以博士入侍日講經筵,明帝即位擢為太子賓客,生於哀帝建平元年西元前6年十月十日丑時,卒于明帝永平八年西元65年三月三日巳時,配劉氏,合葬許昌平原山,生子:源。

第十世    源

字長斯,漢章帝時,生於西元45年,卒于西元114年,校書郎以子孫貴追封左仆射,又追謚康懿先生欽賜祭葬許昌,配方氏累封夫人,生三子實、(上山,下則)、遂。

第十一世  實

字仲弓,號哲公,私謚文范先生,靈帝朝大將軍,竇武辟為掾屬天嘉五年,追封康樂侯,建元追究封潁川郡,公年八十四,卒海內赴吊者三萬人,制哀麻者以百數共刊石立碑,生於章帝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年二月一日子時,卒于桓帝建寧元年戊申西元168年十月初三日午時,配王夫人再配楊夫人,賜葬偃城,生六子:紀、夔、洽、諶、休、光。

第十二世  諶

字季方,號青陽私謚獻文先生,屢微司空掾不就靈帝時,曾一領侍中書早卒,(配趙氏繼班氏)葬會龍山,生子:忠

第十三世  忠

字孝先,號上谷,獻帝興平元年,王充、呂布、誅董卓詔授大鴻臚阮遷青州刺史,配王氏,公生於順帝漢安二年西元143年二月四日巳時,卒于獻帝建安十八年西元213年六月十三日辰時,葬平原山,生三子:佐、和、坦。

第十四世  佐

字統廷,獻帝朝秘書丞,生於桓帝延喜二年西元159年巳亥八月二十二日辰時,卒于獻帝建安十四年西元209年巳醜七月七夕酉時,配曹氏、蕭氏,葬平原山,生三子:準、微、載。

第十五世  準

字道基,號元溪,晉太尉封廣陵元君,謚文靖,賜葬固始鳴山,生於靈帝光和五年壬戌西元182年六月十一巳時,卒于建安十五年西元210年庚寅七月三十日未時,尚晉武帝四公主又配胡氏夫人,生子:伯

第十六世 伯昣

字平山,武帝太康中都督,青徐等處兵馬建興中渡江居江西曲江新豐湖,生於獻帝建安十年西元205年六月廿七日辰時,卒于晉泰始十年西元274年二月十五日子時,配劉夫人,孫夫人,葬固始太麟山,生子:匡。

第十七世  匡

字永紀,號念叟,晉江夏尹擢右左諫言,配羊夫人,生於建安二十五年西元220年六月十一丑時,卒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正月三日未時,葬固始大麟山,生三子:赤松、世達、逵。

第十八世 世達

字懷善,號鹹通,史載名達,晉永靖中歷國子博士丞相掾太子洗馬永嘉丁卯為長城令,見吳興山水田此地二百年後,必有王者興吾子孫,必鐘期運乃由長城下若裏徒吳興家焉,生於鹹熙元年西元264年十月廿八日酉時,卒于鹹康元年335年二月廿六日子時,配江氏、劉氏,生子:康。

第十九世  康

字子清,生於西元307年卒于西元362年,晉置中正,以文學入國,子監丞遷,愍帝丞相掾配陶氏,生二子:英、雄。

第二十世  英

字玉華,號叔敏,東晉建武中,官旴太守兼知江州軍事,生於太寧元年西元325年五月廿八日巳時,卒于寧康元年癸酉西元373年五月十二日辰時,配張夫人,生子:公弼。

第二十一世 公弼

字輔國,號浣秋,東晉明帝時會稽太守,詔視中書,祿六條事遷尚書郎謚文范先生,生建元元年公元343年七月十三日巳時,卒于永初元年庚申西元420年六月一日子時,配劉夫人,唐夫人,生子:鼎

第二十二世   鼎

字用九,號子定,晉步兵校尉,謚康和先生,生於太元三年西元378年六月十一日子時,卒于元嘉十二年西元435年四月二日卯時,配徐夫人,生子:高。

第二十三世   高

字伯登,號玉峰,晉安帝朝散騎侍郎,生於太元廿一年西元396年二月十三日寅時,卒于元嘉廿六年西元449年四月廿九日亥時,配檀夫人,生子:咏

第二十四世   咏

字孔瞻,號志曾,北魏泰常中,官前右中充遷懷安令,生於宋永初元年西元420年二月二日巳時,卒于順帝升明元年西元477年九月廿日午時,配方夫人,生子:猛。

第二十五世   猛

字希賢,號醒甫,官成安太守,生宋元嘉十九年西元442年十月十一日子時,卒齊和帝中興元年西元501年二月八日丑時,葬吳興縣,配何氏,生子:道臣。

第二十六世 道臣

字天然,號竹隱,齊中書令,入梁官侍中遷太常卿丁卯贈皇祖,謚曰孝追封皇祖,生於西元463年,卒于西元519年,配許氏,生四子:文讚、文講、文輔、文英。

第二十七世 文讚

字憲章,名紋,號宣成,梁侍中武帝受梁禪庚申,詔追贈皇侍中光祿大夫,封義興郡,公謚曰恭封皇,妣張氏議興國太夫人,宣既復追尊曰太祖景皇帝妣曰安皇后,有改為文皇后,公生於齊高帝建元四年西元482年壬戌三月初日午時,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西元548年六月十一日辰時,葬地原在長安西北五裏,後改葬端陵,生三子:談先、霸先、休先。

第二十八世 談先

字興沼,號建國,又名道談,梁東宮直閣將軍,丁未武帝詔贈皇史,南允州刺史,封長城縣,公謚曰照烈,生於齊明帝建武四年西元497年三月三日午時,侯景之亂領努手三千援臺城中流失,卒于梁敬帝紹泰元年西元555年二月二日子時,後又追封始興王,配章氏,丁未詔拜長城縣夫人為義國夫人,冊肖氏曰肖妃生二子:蒨、頊。

第二十九世  頊

字紹世,小名師利,初封安成王,奉慈訓太后詔入既帝位,朝號高宗宣皇帝,生於梁大通二年西元528年七月辛酉日,卒于太建十四年西元582年二月廿一日午時,立柳氏為皇后,又冊封何淑儀及錢、彭、曹、魏、劉、袁、吳、王、徐、淳、于、韋、施、曾、楊、申、秦、黃、謝、諸妃生子四十二人,封王蕃三十一柳,後生太子叔寶,何淑儀生第六皇子:叔明。

第三十世 叔明

字子昭,號黎安,又號愚叟,宣帝六子,儀容俊美,太建五年封宜都王,原官侍中十三年出任南徐州刺史,至德四年進號翊右將軍,貞明二年入關避地福閩,生於梁承聖三年西元554年三月三日午時,卒于隋恭帝丁醜西元617年六月十日未時,配毛氏立為王后,妃萬氏、孫氏、趙氏、生七子:志高、志能、志鉉、志龍、志熙、志靜、志范、咸陽公主生二子:簡、籃。

第三十一世  簡

字易如,唐諫議大夫大理少卿通政司左參議封榮祿大夫,生於隋開皇辛亥西元591年二月廿一日申時,卒于貞觀十八年申辰西元644年三月十五日亥時,配長孫氏,合葬固始,生二子:周寧、同寧。

第三十二世 周寧

號確叟,官蒲州刺史,崇祀山西名宦祠,生於隋大業七年西元611年辛未七月廿日巳時,卒于唐鹹亨癸酉西元673年八月三日亥時,配於氏,生二子:希烈、希聖。

第三十三世 希烈

號敬修,唐進士,官御史大夫,葬固始美麟山,配李夫人,公生於貞觀廿一年西元647年三月三日子時,卒于上元元年西元674年四月十一日申時,生子:威。

第三十四世   威

號逸園,唐乾元戊戌及第,麟德元年生於西元664年,官修文館知制誥學士,配朱氏,葬美麟山,生子:忠。

第三十五世   忠

字舜臣,號盡之,官太子賓客,追封金紫光祿大夫,配陸夫人,公生於弘道元年西元683年六月十一日丑時,卒于天寶六年西元747年二月廿九日辰時,葬固始美麟山,生子:邕。

第三十六世   邕

字仲皆,號益堂,官諫議大夫,抗疏詔致仕復起為漳州刺史,追贈太傅,生於中宗神龍元年西元705年十一月十三日巳時,卒于穆宗長慶元年西元821年十二月廿日未時,配衛氏越國夫人,葬固始鳴山,生四子:夷行、夷實、夷則、夷錫。

第三十七世 夷行

字周道,號若溪,唐憲宗元和七年進士,開成二年四月同平章事,以足疾乞罷,為太子太保檢校司空,出河中節度使,紫緋金魚袋,卒贈同徒,生於宗開元壬戍西元722年四月八日戌時,卒于武宗會昌四年二月二十日,謚文貞,配李夫人,賜祭葬于固始鳴山。子:(左繁體壽右羽)。"(左繁體壽右羽)為夷實公之子入嗣 "

第三十八世(左繁體壽右羽)

字昭文,號壽疇,開成三年,封策第一舉于州大天丁卯進士,官戶部外員外郎右補闕知制誥,配裴夫人,生二子:嘉、熹。

第三十九世    嘉

字德慶陵州別駕,生於憲宗元和丙戍年西元806年正月十八日丑時,卒于懿宗鹹通十一年西元870年六月十九日子時,配楊夫人,生子:聞。

第四十世    聞

字方得,號萸庵又號(上草頭下更)萸,唐懿宗鹹通壬午西元862年以麟經登進士,授詹事府少詹,擢秘書閣侍讀學士,陵州刺史,著群書備考,行世別譜載,仍居光州固始縣生於文宗太和戊申午西元828年正月十七日子時,卒于僖宗丁酉西元877年六月三十日未時,配李夫人,葬固始大麟山,生三子:顯、勳、黯(顯為石井始祖,勳為古靈始祖)黯為南陳祖

第四十一世  勳

字大紫,號銘策,又號興國,生於唐會昌丙寅重九日西元846年,卒于乾符五年西元878年。唐僖宗乾符二年乙末西元875年進士,官授翰林學士,廣明中黃巢亂中原,特授招計使,以子迎待,避地福州,遂籍焉配光州王氏夫人,合葬懷安縣杜橋,生六子:檄、(左木右函)、樞、某、守敬、守約。

第四十二世  檄

字飛羽,號子策,行二十五,唐廣明之亂隋父入福州至五代梁封潮弟,審知為閩王位太尉,賜第城南,配永福王氏,封楚國夫人,合葬懷安縣雙牌,生三子:令鎔(遷閩侯大義)、令圖(遷古靈曉洞)、令猷(遷古靈崎埔)後徒遷長樂岱峰。

  《摘選自古靈支系族譜》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