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2
03
01---02、03:瀏陽《安定胡氏家譜》十一卷,民國三十二年"奉先堂"木活字本,十一冊。
04
04:此為光緒十三年修本《安定胡氏大成譜》:
05
05:這一位便是家譜收錄的西嶺胡氏開基始祖"建十公"像
06
06:胡氏一世祖藩,字道序,號永維,生晉帝時,仕南朝,劉宋元嘉中為大子左衛將軍,錫土豫章,愛華林山水之美,始就其地而居,後世就有了"華林胡氏"之稱。自一世祖藩至三十世用先, "通譜作用簡,字傅仁,號亙一,祖居華林,隨父任由吉水遷廬陵之燕山,累中鄉進士,官授岳州巴陵縣令,升授福建邵武府同行銜,卒于任,子汪,載柩經崇仁六十三都(紹興二年改為樂安十七都)地名浯塘,雪凍日久,寸步難行,卜葬其地楓山。"其子汪,字安民,號作楫,行六一,在"楓山結廬墓左三載","父瘞于斯,曷忍棄置?此邦山水清翠,土沃風淳,吾雖不生於斯,當娶族于斯"。遂為浯塘(在江西高安縣,今龔坊鄉浯塘村)開基之祖(譜作第二世)。
到了二十三世胡允欽(1569-1624),行建十,他攜家眷離開江西故土浯塘徙居到湖南瀏陽南鄉十三都西嶺下,譜稱之為"西嶺胡氏開基始祖",湖南瀏陽的胡氏家族,即是從他開始的。"賞戴頭品頂戴、兵部侍郎、太子少保、欽命湖北巡撫"譚繼洵所作的《一世建十公讚》有詩云:"哲人雖往名未終,典型就徵田舍翁。仰瞻遺像契我衷,願肅冠裳拜下風。"這位譚繼洵是"戊戌變法"中"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父親,譚家算得上清代瀏陽第一大家庭,當年能請出譚繼洵為胡氏先祖寫讚,可見胡氏在瀏陽還是有點影響的。
07
07:此為一九九四年所修的《安定胡氏族譜》:九四年修本即為民國三十二年的遞修本(十二修),倡修者有胡耀邦的三哥胡耀馥。而光緒《大成譜》,則是湘、贛所合修,民國修本首序(柏村間雲陳盛翔撰)予于説明:"至光緒十三年,修于坑口睦雍祠者,乃合贛西諸支之大成"。
另:胡耀邦的三子胡德平先生,出生於1942年11月,中國曹雪芹研究會第一任會長。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2002年12月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黨組書記。著有《説不盡的紅樓夢--曹雪芹在香山》(中華書局2004年3月版社)等。
胡耀邦(1915-1989),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共青團湘東南特委兒童局書記、少共中央局秘書長。次年參加長征,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書。到陜北後,任少共中央局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搞日戰爭時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代理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縱隊政委、華北野戰軍兵團政治部主任。建國後,歷任中共川北區委書記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團中央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陜西省委第一書記。1975任中科院黨組負責人,著手整頓科學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曾組織推動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計論,領導了全國範圍的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發展農村經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為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作出重要貢獻。1980年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據99版《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