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氏宗祠,是文登中心城區現存唯一古建築。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不斷有海內外叢氏後人來文登尋根祭祖,瞻仰叢氏宗祠。據説,今天文登人不管走到哪,只要見到叢氏族人,一提是來自文登,第一句話都是“老家來人了",而且天下所有姓叢的都能排上輩分。由此可見,“天下叢氏宗文登”是有史有據,是為天下叢氏族人所認同的。
叢氏一族,自古即為文登望族。族興祠必隆,自明代以來,文登叢氏宗祠幾經修建。清光緒末年,因見原祠堂不夠氣派,文登名紳叢麟洲倡議並主持新建叢氏宗祠。叢氏祖上曾出過一品大員——明朝南京工部尚書叢蘭,因而叢氏宗祠按一品官員祠堂規格建造,氣勢雄偉,格調高雅。儘管歷經百餘年風吹雨打,從現存的叢氏宗祠仍能管窺其當年的輝煌。祠堂佔地800余平方米,二進五楹,雕梁畫柱。前殿有石柱四根,紅漆大門,門前八字磚墻,大門後圓石卷門上有石匾坊,刻“世承天寵”四個大字,為清光緒戊子(1888年)解元于霖逢所書。後殿飛龍翹尾,檐牙高啄,脊檐飾以獸吻。門楣原懸有木匾一方,上書“叢氏宗祠”四個大字,為當時文登名流書法家趙泮馨所書,可惜現已不復得見。
1995年,一位名為叢松坡的叢氏後人在晉祠遊玩時,為祠內“天下王氏宗太原”的巨大橫幅和宏大的祭奠場面所感,産生尋根問祖的念頭,遂奔走呼號,于1996年與族人共同發起成立“叢氏研討會”,並在政府的支援下搬到叢氏宗祠內辦公。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先後編纂出版了《叢氏源譚》第一部、第二部和《叢氏家族》,開通了叢氏網站,對叢氏起源、宗祖、古今名流及地域分佈等作了詳細的考據論證和記載説明。
關於叢氏起源,在《叢氏源譚》中有詳細記載。叢姓氏族的宗祖問題,在《姓氏考略》中有二説:其一,“堯時有叢枝”。其二,“又相傳,漢金日磾之後,遷山東省文登縣之叢家峴,遂以為姓(見《池北偶談》)”。兩者一始堯時,一始漢代之後,現多數學者和叢氏族人,傾信于後者,因為《文登縣誌》關於叢璆墓的文中説:“武節將軍文登縣令叢璆墓,在城東北四十里柳林塋,有元年至元二十一年(西元1284年)墓誌,文山長老叢法淳撰,進士鄒琛書碑,敘叢氏宗族,稱其始祖永為漢車騎將軍秺侯金日磾四十五代孫,黃初元年(西元220年)東遷浮居,秦始元年(西元265年)居叢家峴,永生二字,曰太曰宇,其後裔至璆,金貞祐時官武節將軍,文登縣令。”又《叢氏族譜序》中也説:“叢氏世居文登,其先業遼遠,故未易考據。然溯窮其自始姓金氏,柳林先塋碑刻,有諱永者,乃漢左相金文靖公日磾四十五代孫也。魏曹丕僭號黃初元年,吾姓始祖以漢舊勳苗裔避亂,自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臨潼東北),東遷浮居,晉泰始初至不夜叢家峴,改為叢姓,以名峴焉。不夜者文登之故號,峴由叢姓名也。文登有叢姓自此始,厥後生齒日繁。宋大觀元年(西元1107年),永乃別籍分塋,卜邑北著棋山(今名正棋山)乾地名柳林者而環葬焉。”
叢氏現有人口40多萬,主要分佈在文登50余村,全國140多個縣(市)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及日本、朝鮮、泰國、新加坡、印度、緬甸、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俄羅斯、美國、墨西哥、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均有叢氏後裔。
文登叢氏古今出過諸多名流,明朝威震三邊的一品大臣叢蘭,清朝著名詩人、書法家叢大為,近代犧牲于辛亥革命的“一門三烈”——叢麟洲之子叢琯珠、叢琦珠、叢環珠三兄弟,亞洲女子大力士、兩破女子鉛球亞洲紀錄的體育名將叢玉珍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