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宗祠文化

南靖土樓踏青去(圖)

2010-04-08 13:31     來源:汕頭日報     編輯:徐維彬

東倒西歪裕昌樓

雲水謠的水車和大榕樹

  春天,正是踏青的時節。這次的目的地是南靖土樓,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雖説距離汕頭才200多公里,由於山路崎嶇,我們又在“天福”逗留了半個小時,最後竟耗費了將近5個小時才到達。

  “四菜一湯”錯落有致

  隨意的午餐後進入景區,滿眼綠色,空氣清新,把長途車程的疲累一掃而光。第一個景點是久聞盛名的“四菜一湯”——書洋鎮的田螺坑土樓群。所謂的“四菜一湯”就是四座圓樓、橢圓樓環繞著一座方形樓,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大地,俯視時呈現四菜一湯排列。導遊説,方樓是步雲樓,三圓樓分別是振昌樓、和昌樓和瑞雲樓,橢圓形土樓是文昌樓。

  土樓群依山勢錯落佈局,建造在山腰,雄偉壯觀。車先到高處的一個觀景臺,高處俯瞰,被綠色梯田包圍著一朵盛開的梅花,四個圈是四盤菜,中間的方形土樓是那碗熱騰騰的湯。旁邊還有個普通樓房,我們笑稱是“筷架”。

  導遊介紹,五座土樓的居民皆為黃姓客家人士,于清朝中晚期遷徙至此。估計他們的“帶頭大哥”黃老大同志被這塊群山環抱鬱鬱蔥蔥的地方迷住了,便大手一揮,“咱們到家了!”於是黃姓家族就在此遠離戰亂繁衍生息了。

  遠觀之後當然還要近看。因為時間關係,只先後逛了方形的步雲樓、橢圓形的文昌樓和圓形的和昌樓。村裏,碰上了一個來自臺灣的老人團,臺語嫋嫋,很是親切。導遊説,來遊玩的臺灣團、香港團都不少,臺灣團多數是老人,香港的則多數是學生模樣的。

  踏進和昌樓,樓內天井並不敞亮,陽光只斜照到樓的一側。土樓的居民們擺著攤,沿著土樓圍了一圈,中間還有一個建築物,似乎是土樓居民燒香拜佛的地方,據説過去也是小孩讀書的地方。導遊説,多數的土樓三層結構,一樓是廚房,二樓是儲物間,三樓住著居民。二樓原來沒有窗,現在給老人居住,所以有的也開了窗。

  從村裏出發,來到另外一個觀察點,這裡離開了“四菜一湯”一段距離,可以平視過去。導遊説,五座土樓其實最大的海拔差在30米以上,平視過去的效果,有點布達拉宮錯落有致的感覺。在春天的一片綠色包圍中,土樓群很是壯美。

  東倒西歪裕昌樓

  距離“四菜一湯”5公里遠的裕昌樓,是堪與比薩斜塔叫板的古建築,俗稱東倒西歪樓。導遊説,客家人忌諱“倒”字,要求我們在景區裏只能稱“東歪西斜樓”。

  導遊介紹,這樓多為劉姓居民,5層高。土樓從三層開始,樓內回廊木柱便從左向右傾斜,最大斜度達到15度,而第四層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樣斜度反方向從右向左傾斜。二樓以上謝絕遊客參觀,在天井裏仰望,裕昌樓內部支撐的木樁歪歪斜斜,看似欲倒,其實我自巋然不動。

  江南水鄉塔下村

  當夜要住在塔下村。從裕昌樓出來,直接住進了慶德樓。這是座方形土樓,老闆説,地基是200多年前打下的,80多年一場大火,燒燬了田螺坑的不少土樓,包括慶德樓,所以我們現在住的是大約80樓齡的建築物。我的房間算大床標準房,不大,中間擺著一個1米八的大床,床邊是小小的床頭櫃,還有一個竹制的矮椅,床對面緊貼衛生間墻擺的是電視櫃,有約略30英寸的液晶電視,整個房間感覺很緊湊。地板是年代遙遠的紅磚地,門和窗依然保留80多年前的木製,且充滿機關,非常有趣。衛生間明顯是後期為了旅遊接待改造的,有馬桶和電熱水器,還有取暖設備。走出房間,是木製的環形走廊,一抬眼,直接看進對面房裏去了。每層樓的屋檐下,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挂,客家味道十足。樓下天井,喝茶、吃飯都在露天裏,在春天的氣息裏很是誘人。導遊開玩笑,這裡不設電話叫醒服務的,只要在天井裏抬頭一吆喝,人就齊了。

  把東西丟在房間裏,看看夕陽依然堅強地站在天邊,大家都説要在村裏走走。塔下村沿一條溪水而建,兩旁的房子錯落有致,多為磚瓦結構,圓圓的土樓倒不多,很有江南水鄉的味道。沿途的遊客三三兩兩,卻無礙村子裏那樣天然的靜雅。

  據説塔下村的祖先是在宋朝遷入的,張姓,村後有張姓的祖祠德遠堂,祠堂前的石龍旗陣是最重要的看點。23根石龍旗如一片石林,高聳入雲、莊嚴肅穆。據介紹,古時為勉勵塔下族人發奮讀書,便規定,凡中舉、中進士或取得一定官職的鄉賢,可在祠堂前豎石龍旗桿,上鐫刻姓名、官銜及年代等文字。旗桿有方形,也有六角形。頂端的飾物,文官雕的是筆鋒,武官則鐫坐獅。這些石龍旗桿是閩西南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歷史見證物,身臨其境,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

  張家祠堂前挂著俯瞰塔下村的航拍照片,整個村子從高處看,中間的河將兩邊的土樓群畫成了一個陰陽八卦,這般景致我們只能看看照片,輕輕讚賞一下。

  往回走,夕照暈染得村居一片溫暖。山裏的空氣非常新鮮,充滿了負離子。路過一些小土樓,觸目是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河裏隨處有番鴨戲水。約略找到了學生時代春遊的感覺,真好!

  綠草藍天雲水謠

  次日,先去了長教村的和貴樓。這樓有兩奇,一是建在沼澤地裏,導遊説,樓會隨著住戶人數的增減上浮下沉,當然,僅僅是傳説;另一奇是天井裏有兩口井,相距不過十多米,卻一口清亮如鏡,水質甜美,另一口混濁發黃,污穢不堪,被人稱為“陰陽井”。

  從和貴樓出來,就是盛名之下的“雲水謠”了。千年古榕樹、百年老街、千年古道,還有民俗表演,一條長教溪橫穿而過,綠草,碧水,田野,春日裏走走是不錯的,就是景區的味道太濃了,倒缺了前一天自在的感覺。

  還去了懷遠樓。懷遠樓是典型的樓中樓建築,外樓為圓形,內環樓為磚木結構。從下往上看,懸挂的衣服告訴我,這裡還有人住,紅色的門貼,紅色的燈籠,很中國的感覺。樓裏依然擠滿了由土樓居民開設的攤點,都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喝茶,我們因此頗買了幾斤鐵觀音呢!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