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單位老君祠,坐落于五華縣華城鎮黃埔村陶峰艮,始建於清末民初,供奉的是我國春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道教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
黃埔村之所以建老君祠,是因為這個村90%以上為李姓人家,他們把老子尊為立姓始祖,認定他創始道教,是李姓的世代光耀,所以特別設廟奉拜,而且把建壇的農曆四月二十,定為每年舉行廟會的日期,進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表敬奉的虔誠。
老君祠建立後,很快成了常年香煙鼎盛的廟宇,因為除李姓人奉拜外,其他各姓人家也十分尊崇這位道教創始者,加上世間廣為相傳的“太上老君”是法力無邊,常濟眾生的仙翁,所以大家也樂於朝拜,祈求他的庇蔭、保護。
有一個眾所週知的事實,清乾隆年間,黃埔村出了一個嘉應五屬(即現梅州範圍)唯一的狀元李威光。人們廣泛相傳,李威光是太上老君仙翁指派下凡的星宿化身,所以他文武雙全,智力過人,層層破關,登上皇殿,為欽點狀元。此説雖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但也反映了人們對老君神的信奉程度。
建國前,老君廟會盛況異常,參觀、朝拜者絡繹不絕。因為人們不僅可以乘機敬拜老君,而且可以到離老君祠不足半裏的狀元李威光故居參觀,一睹狀元當年使用的大關刀,以及御賜的“狀元及第”等匾額文物,令人賞心悅目,其樂融融。
建國後,老君祠被毀,廟會停辦。改革開放後,在旅臺、港同胞和熱心公益賢士的倡議捐資下,于1983年在原址重建了一座約100平方米的祠壇,供信士奉拜。後信眾逐增,又由旅臺同胞、海外僑胞及本地實業家踴躍捐資,把祠壇擴建到400平方米,並在祠外開闢了停車場所等設施,把通往祠壇的道路擴建成硬底化的汽車道,同時按原期舉行廟會。到2002年以後,每年參加廟會人數達2000人以上,“老君法符”銷售近萬張。2008年,該祠立項“申遺”,獲准為“五華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單位”。之後,當地群眾及有關部門更加積極籌建該祠的完善事宜,並緊密地與已獲准的“李狀元故居”文物保護單位珠聯璧合,組成旅遊參觀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