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鼎
記者 張向陽
自3月份起,考古人員對沂水紀王崮春秋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目前已經出土86件青銅器併發現了隨葬的車馬,至於墓主人究竟是何許人,目前仍未有實證表明。紀王崮春秋古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有何時代特徵?著名青銅器鑒定家張頌斌先生根據青銅器標準斷代譜係,從青銅器的造型、紋飾、銘文等角度進行了分析。
◎有銘文大鼎的時代特點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對於目前出土的86件青銅器,張頌斌説,對於每一次考古發掘,能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對於考證墓葬年代、主人等級、身份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發掘青銅器數量多,比較完整,沒有盜掘,是很難得的。目前有很多著名的考古學家已經對墓葬的年代和墓主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意見,張頌斌先生僅從出土青銅器的角度和手上掌握的資料,對墓葬的年代談了看法。他認為,上世紀20年代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科學考古工作的發展和大量有明確紀年青銅器的出土,青銅器研究更加深入,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了科學準確的青銅器斷代標準譜係,可以從銘文、造型、紋飾等多方面進行參照判斷。
張頌斌首先從銘文説起。他説,在崮頂春秋墓出土的86件青銅器中,首先出土的那件高66釐米的銅鼎最引人注目。內壁上面的5行27字銘文清晰可識,已經釋讀,內容是“華孟子作中叚氏婦中子媵寶鼎 其眉壽萬年無疆 子子孫孫保用享”。其中“保用享”是“永保用享”的簡化句,“中子”是“仲女子”的簡化句,意思是説,華孟子製作了這件大銅鼎,是為自己嫁給中叚氏的二女兒做陪嫁用的寶鼎,希望長壽萬年沒有盡頭,子子孫孫永遠享用。從銅鼎的用途來看,非常明確,這是一件媵器,做陪嫁用的。這種為女兒出嫁而鑄造的媵器陪送的風俗,在西周的中、晚期至春秋時期是比較流行的,反映了當時一些諸侯國間的政治聯姻。特別是到了西周的晚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漸漸強大,相互征伐,逐漸步入了諸侯爭霸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之間常用政治聯姻的手段來保護或者強化自己。周代王室、諸侯及其他貴族的女子出嫁時,其父母兄長等要為該女子鑄造青銅禮器(即媵器)陪送,供該女子在夫家作祭祀用器或生活用器。鑄器時,常在這些青銅器上鑄、刻文字,用於記事,並記下作器者身份稱謂、出嫁女的稱謂、所鑄器的器類名稱以及祝福的話語。
“從‘其眉壽萬年無疆 子子孫孫保用享’的句型上看,屬於西周晚期開始出現並逐步流行的常用句,當然也延續到春秋時期。在西周中期,雖然已經流行‘子子孫孫永保用享’句型,但‘眉壽萬年無疆’句型還沒出現,兩句並用的情況,在西周晚期才較多出現。”張頌斌説,不但銘文具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特點,而且字形也是西周文字的特徵,還沒形成各諸侯國獨立的文字特徵。由於已經發現的青銅器銘文中,西周的青銅器銘文最為豐富,資料也多,銘文釋讀難度稍小一些。與之相比,辨識春秋之後的某一諸侯國的文字倒是難度加大了,所以從銘文分析,大鼎可劃定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範圍內。那麼究竟是西周晚期還是春秋早期的呢?我們再看一下大鼎的造型和紋飾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