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家譜

靠曹氏族譜能找曹操後人?專家重申“擔憂”

2010-02-23 09:39     來源:文匯報     編輯:徐維彬

  河南安陽發現“曹操墓”後,關於該墓真假爭議一直備受關注,近日,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宣佈將用生命科學來解決這個難題:面向全國徵集曹姓夏侯姓男性參與Y染色體檢測!1790年前的頭蓋骨如何測定DNA?鑒定“曹操墓”到底是科學還是“無厘頭”?隨著復旦“曹操墓人類基因調查的歷史學研究”課題組的加入,“曹操墓”的真偽再次成為學界爭論與大眾關注的焦點。據有關媒體報道,全國約有數百名曹姓男子自稱是曹操後裔,正先後趕往上海,志願參加DNA檢測。

  2月5日,三國史專家、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朱子彥教授曾在本報書緣版刊發《曹操並非夏侯氏後裔——與徵集曹姓、夏侯姓男子,欲以DNA技術破解曹墓真偽之謎者商榷》一文,昨天他再次聯繫本報記者,重申了對這一事件的隱憂。他説:“基於歷史上屢屢發生的通譜、聯宗現象,依靠曹氏族譜果真就可以找到曹操的後人嗎?”“另外,在這些曹姓男子踴躍參與甄別曹操墓真偽的背後,是否存在學術的浮躁和功利的考量?”

  陳寅恪曾推論曹氏後代有鮮卑血統

  朱子彥告訴記者,據史料記載,曹操之父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青龍三年,魏明帝曹叡駕崩,因“明帝無子”,由其養子曹芳繼承大統。曹芳的身世、血統均撲朔迷離,故陳壽只能説:“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這就説明,曹魏的正統帝係,自明帝曹叡崩逝就已經終結。

  更為複雜的是,《三國志曹彰傳》載:曹操“持彰須曰:‘黃須兒竟大奇也。’”鬍鬚發黃是當時鮮卑人的體貌特徵。當年,陳寅恪先生曾據此推論曹彰有鮮卑的血統,他説:“《卞皇后傳》稱,卞氏為瑯琊開陽人,本倡家,則卞氏亦有可能是自燕代流落到瑯琊的鮮卑人,後來又流落譙縣,為曹操所納,曹彰(為卞氏所生)須黃,當是鮮卑血統在曹彰身上的顯現。”曹操共有二十五子,卞氏生丕、彰、植、熊四子,曹操其他姬妾所生之子則未必有鮮卑血統,如何區分曹氏後裔的血統問題,一直是長期困擾研究者的問題。

  曹姓家譜始祖與曹操“斷代”近八百年

  朱教授指出,中國家譜,慣於找個名頭大的認為先祖,因此一個姓氏傳到最後,往往面目全非。因此,在研究曹氏家譜時,還須特別注意改姓、偽造譜牒的現象。有專家指出,從曹操父曹嵩及魏明帝子曹芳均為他人養子的經歷來看,相沿成習的養子之風對曹氏家族影響頗深,這也為尋求曹操後裔增加了極大的難度。為了更好地推行九品中正制、壟斷仕途、確保閥閱世家的高貴血統,貴胄之族不遺餘力地編修譜牒,以防庶族假冒。在著姓望族的排擠壓制下,寒門自慚形穢,或不願撰修譜牒,或冀圖抬高門第,不惜偽造宗譜。

  曹姓家族的地位又如何呢?據史料記載,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桓帝的中常侍,其閹宦的身份素為士人所詬病。遍查兩晉至唐代的史乘、筆記,也均未見有曹姓擔任高官顯宦的記載。因此,曹操真正的祖源,因為地位低下很有可能並未記錄在家譜中。

  而上海圖書館館藏的《上海曹氏族譜》(民國十五年上海曹氏崇丞堂排印本)舊序透露,雖然該族譜以曹彬為始祖,但族人只知其始遷祖是明成化時人,字“孟春”,而不知其名。直至“孟春公”之後,譜係才綿綿不斷,傳至今世。而據《宋史曹彬傳》載:“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父蕓,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宋史》僅將曹彬世系上溯至其父,可見,曹彬一脈與曹操並無關聯。

  溯祖追宗,譜牒難作依據

  另據專門研究族譜的歷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吳仁安指出,雖然在中國古代,譜牒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大多早已散佚,目前國內所藏的家譜,宋代的已極為罕見,《仙源類譜》係宋代內府抄本,是現存最早的譜牒。大多數圖書館所藏的家譜多為清代或民國,能存留明代的家譜已屬不易。家譜流失嚴重,為尋根探祖帶來極大的困難。

  基於歷史上屢屢發生的通譜、聯宗現象,目前有數百名自稱曹操後裔的男子,前往上海參加DNA檢測,為甄別曹操墓真偽前仆後繼的事實背後,毫無疑問存在著一隻無形的手。眾所週知,自1959年郭沫若先生替曹操翻案以後,曹操已被定位為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時期第一流的英雄人物。尋找曹操後人,恐怕會引發一場“正宗嫡傳”的爭鬥。而有關曹操墓真假的考證,無論在考古學大討論還是歷史學大爭論,都是個學術問題,學術不與利益“掛鉤”,才能維護學術的公信力。

  本報記者 陳熙涵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