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家譜

中華家譜學:譜學研編工具書

2009-08-21 14:45     來源:濟南日報     編輯:趙輝

 

  國內首部以家譜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專著《中華家譜學》近日由濟南出版社出版。中華家譜學的出版填補了民俗研究中譜學理論研究的空白。作者楊宗佑教授是原中共濟南市委講師團團長,他退休後,筆耕不輟,為傳統文化研究領域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

  《中華家譜學》系統介紹了傳統家譜的産生和發展演變,初步探索了新形勢下編修家譜的原則和體例要求,本書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新、老交匯:本書既對古老家譜的發展歷史作了概括,又對新形勢下家譜的繼承和創新提出了見解。

  中國家譜有著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但是作為專門研究家譜的理論著作卻不多見,可以説,這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個“嶄新的學科”。本書對家譜誕生和流傳歷史的細緻梳理,揭示了經濟、政治、倫理等因素對家譜的影響,從而對家譜的本質和功能進行了透徹地闡釋。作者在書中明確指出,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承傳是家譜的本質,“説到底,家譜就是人譜,就是由血緣關係構成、按世系順序排列的男人譜”。對家譜本質的揭示,可謂開宗明義,言簡意賅。作者還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創建和諧社會的社會發展目標的歷史定位上,闡釋了家譜的價值和意義,起點高,視野廣,立意遠。

 

  作者在充分肯定家譜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方面的價值和作用的基礎上,也分析了家譜的歷史局限和弊端。同時作者鮮明地提出了要以科學歷史觀為指導,“修實譜,編真譜”,“循實記載”和“文化與世系並重”的編修原則;提出了“編修新譜要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主題”、“以民為本”、“讓平民入典,使百姓留名,供子孫緬懷,傳厚德家風”的修譜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以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目的,以新思維、新方式、新體例,編修新家譜。這些新觀點、新思想、新思路,為家譜這一古老文體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指出了新路。

  術、理結合:書中不僅突出了家譜學學理方面的闡述,而且重點介紹了家譜的編纂體例和方法;不僅介紹了家譜的一般纂修原則和共性要求,而且介紹了宋代蘇洵、歐陽修所創的家譜體例。在傳統體例的基礎上,作者結合新時代的需要,實踐的經驗,對原有的編寫體例進行了創新,更加符合新時代家譜編寫的要求。

  本書繼承了古代家譜學的研究成果,又吸納了當代修譜者的實踐經驗和譜學見解,是古代譜學理論成果與當代修譜經驗的系統化、理論化。本書集譜學理論與纂修規則于一體,既對譜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有重要參考價值,又對纂修家譜者有借鑒指導意義,是一本難得的參考工具書。本書是家譜學的學理與學術的結合,一般原理與具體方法的結合,共性與個性、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對提高家譜編纂技能有很大助益。

  熱、冷融合:民間悄然興起的修譜熱潮和家譜學理論研究的相對冷淡是作者編著本書的直接動因。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全國很多地方出現了修家譜熱,從歷史上看,富裕思祖,盛世修譜--當經濟實現了穩步發展,無戰亂災荒時,就會産生文化復興,帶來修譜熱。這是一種傳統宗族觀念的釋放,修譜者感念先恩,增強責任感,追求家族更加發展和壯大。這也是一種尋根,編修家譜能夠挖掘前輩的文化資源,並作為一筆精神遺産教育後人,創造一個和諧家族,有助於和諧社會的創建。

  民間修譜的熱潮雖然不斷蔓延,但理論研究卻沒有與之同步,處在相對滯後的狀態。家譜存世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但家譜學還是一門形成、發展中的學科,許多問題還有待於探討、商榷。雖然相關的研究也有很多,大都是局限于某一家族、地域的個案研究,對家譜學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目前還不夠系統。本書在這方面首先做出了有益的嘗試,雖然書中提出的一些概念、觀點還不夠成熟,還有待於討論完善。但畢竟是譜學理論研究領域的開山之作,其影響將是深遠的。

  中、外共需:盛世修譜,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現象,更是全世界同宗共祖的華人的共同文化祈願,是整個中華文化圈的共同需要。

  中華民族通過家譜的修撰,可以繼承傳統宗族文化中的優秀倫理道德因素,同時建立在共同血緣基礎之上的共同文化認同,共同生活習俗,共同倫理道德規範,共同目標誌趣,必然更能有效地促進宗族和諧,族群和諧,乃至社會和諧。通過家譜聯絡宗親族誼,取得血緣和文化認同,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這正是民間修譜熱潮的內在驅動力。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