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聽父親及族中長輩講關於家譜的各種軼聞,感覺十分好奇。由此也就知道了自家家譜的一些事:家譜上有我的祖父輩的名字,父親輩便沒有登載了。家譜中的名字一般都要按字排輩,既有名又有字。我的祖先輩中有一房弟兄的名字用了孔孟思想精髓的“仁義禮智信”作為名字中的一個字,另一房弟兄則是用了“梅蘭竹菊”,依次排名為:仁亭、義亭、禮亭、智亭、信亭、梅亭、蘭亭、竹亭、菊亭,是為亭字輩。感覺這些名字起得真好,既上口又極富涵義。還知道了我族是榮氏在蘇州平江寺涇港的一個支系等等。於是朦朧中對家譜産生了崇拜之感。可家譜究竟是什幺樣子的,沒有見過。因為經歷了破四舊和文革浩劫,家譜這個被當作四舊的東西,留下來的實在是不多了,只是聽族人傳説這家或那家還留有家譜,其實在那個非常時期,即便真的留有家譜的人家也決不會輕易示人的。所以家譜留在我腦海裏的印象始終是十分神秘的。
初次見到自家的《榮氏宗譜》,大概是在我十三四歲的是時候,是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一個十分要好的族人夥伴,他的父親在上海工作,母親早亡,一個人在鄉下隨大伯生活,相當寂寞,故要我去陪他住,由於早就聽説他家有一套譜,晚上我就問他,他居然一下就從舊式棋臺下搬出了整套宗譜放在我眼前,在昏暗的美孚燈下,我終於見到了有幾十本之多的線裝的《榮氏宗譜》。由於譜上大多是繁體字,不少字還不識,也不知道查閱方法,也就無法查到自家的祖先,記憶最深的是《榮氏宗譜》首卷的<重修宗譜序>和後面的一張先賢榮子祠堂的平面圖。
父親走了幾年了,近來在整理父親遺物時,在父親的筆電裏看到了我家祖先的生卒資料及家庭人員的出生記錄,祖先的資料是父親根據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記錄抄載的,最遠的可上溯至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了。但記錄並不完全,依稀記得父親在世時説過這事的,説有機會一定要查考宗譜,上溯其源並詳細記錄。現在這事該由我來完成了。
花了半天時間,懷著十分虔誠的心情,在無錫市圖書館古籍文獻室查閱了民國二十四年重修的《榮氏宗譜》(31本)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並將粗略記錄及有關內容整理如下:
一、榮姓起源
關於榮姓起源,根據宗譜及相關文獻記載,有多種説法:
1、 遠古黃帝時代,有個音樂家叫榮援,為黃帝鑄造了12個銅鐘。榮援就是榮姓的始
祖。一説榮將,據《呂氏春秋》記載:黃帝命榮將鑄十二口鐘,此榮將乃榮氏始祖。榮援即榮將,但此乃傳説,並無實據可尋,且宗譜上並無此説。
2、《榮氏宗譜》〈榮氏得姓考〉一文 (注:原文不斷句,此加注標點不確)
榮氏,姬宗也。據舊譜:「周昭王庶子名均,謚平公,食採于榮,以邑為氏。」是為得姓之始。予竊疑之。【論語】注:「榮公為武王十亂之一。」【國語 晉語】雲:「文王諏于蔡原,訪于辛尹,重之以周,召畢榮。」榮于文王時名已次畢公下,則是文王之大臣而佐武治天下者也。厥後有榮伯,【史記】:「成王既伐東夷,息慎(序作肅)來賀,王使榮伯作賄息慎之命。」馬融注:「榮伯,周同姓畿內諸侯,為卿大夫。」又孔安國書序注:「榮,國名同姓。」諸侯説于馬同。馬孔去古未遠,見開較確,俱雲周同姓,則榮之為姬宗無疑。而榮伯既在成王時,豈即榮公之子歟第,榮公榮伯皆在昭王前,榮之得氏謂自昭王時始昭王以前,曷為早有聞人,按鄭樵通志氏族略只雲:「其先食邑于榮,列在以邑為氏部中,」並未詳始封之人。【司馬通鑒】胡三省注:「榮姓出周榮公(初見隋)」吾邑顧復初先生【春秋大事姓氏表】也以榮公為榮氏首。而昭王庶子之説,不識何據,搜之諸書也未有獲。愚意榮氏得姓之由,似以始於武王時榮公為是。所去食邑于榮者,或在榮公時已然。如畢公封于畢,即以畢為氏。召公食邑于召,以召為氏耳。但舊譜雲必非無據,豈榮公後別為一派?歟姑闕疑以俟考訂。
同治十一年壬申仲秋 梁溪二十八世孫 汝楫謹識
據此〈榮氏得姓考〉有三種説法:
①昭王庶子之説:據舊譜,周昭王庶子名均,謚平公,食採于榮,以邑為氏。是為得姓之始。而〈榮氏得姓考〉認為:昭王庶子之説,不識何據,搜之諸書也未有獲。説明此説並不確。
②榮伯之説:周成王有個卿士受封于榮邑(在今河南鞏縣一帶),稱為榮伯,他的子孫便以邑為姓,相傳姓榮。可榮伯之前,早有榮公佐武治天下。並食邑于榮。此榮伯為榮氏始祖也不確。〈榮氏得姓考〉認為:榮伯有可能為榮氏的另一支。
③榮公之説:榮公為文王之大臣,佐武治天下者。為與周同姓的諸侯,則榮之為姬宗。
封于榮邑,食採于榮,以榮為氏。〈榮氏得姓考〉認為榮氏得姓之由,始於武王時榮公。是為始祖。此説最確。
3、上古榮氏聚居地
榮邑:河南陜西交界處,在今河南鞏縣一帶。《風俗通》記載:周成王卿士榮伯之後,
以邑為氏。望出樂安、上谷。
秦置上谷郡:現河北保定
二、榮氏分支之遷徙
關於榮氏分支徙居,由於分支太多,僅列主要徙居部分。
1、分支徙居總考 (注:原文不斷句,此加注標點不確)
榮之有氏自食採于榮始,固彰彰關,漢馬融【史記】注,孔安國【書序】注,均以榮為周畿內地,春秋有榮锜氏(地名),杜預注:鞏縣西有榮锜澗,按鞏在東都畿內,榮锜豈即榮之別名歟?周朝春秋傳説,匯纂榮邑列在王朝地名中,然則榮之始封約在今河南陜西接壤之間,越數百年。而先賢子祺公崛起東魯,子祺公前有榮駕鵝、榮啟期皆魯人,子祺公至漢廣公亦魯人。榮固魯之望族,吾族子祺公為遠祖第一世祖,則榮實魯也帷。自子祺公逆溯而上,中間世次遷徙年代既遠,不可得詳矣。宋集賢殿修撰仲思公,子祺公四十九傳孫也,則又自濟之任城佔籍湖廣,為近祖第一世祖。自是厥後,或遷于仁宗嘉佑時徙居金壇,或遷于高宗南渡時卜宅虞山,或遷于前明永樂時卜居錫麓。而各支皆出自湖廣。則由吳而溯楚,由楚而溯魯,而溯周,雖輾轉遷徙,而源自可尋也。但入吳以來,各支遷出者更復不少,雖已註明世系,世表中尋閱尚苦其艱,茲復以支彚列之庶,後之輯譜者不致有所遺軼雲。
同治壬申輯
第一世-----------榮湮濟州任城(現山東濟寧墳上縣)徙居湖廣(楚地,現湖北省 宋初)
第三世-----------自湖廣遷居金壇(北宋 宋仁宗 嘉佑年間)
第七世-----------湖廣遷徙常熟(南宋 宋高宗 建炎年間)
第十一世-------榮春渭自常熟徙居蘇長洲黃沙港
榮春江自常熟徙居陜西藍田
第十三世-------榮城復自常熟遷湖廣
第十四世-------榮清自湖廣徙居無錫梁溪(明成祖 永樂年間),清子三,繼先、承先、念先居梁鴻溪北,分為上榮、中榮、下榮。
第十六世-------榮唯高自金壇徙居蘇長洲寺涇港(明朝初年)
2、附蘇州平江寺涇港支譜序
寺涇港支譜序 (注:原文不斷句,此加注標點不確)
寺涇港在平江。北鄰甘露,南接姑蘇,離錫麓三十余裏。左繞膽山之秀,右挹鵝湖之奇,靈石巉岩,清溪激蕩,亦天地靈淑之勝觀也。我祖唯高公舊居金壇,明初貿易姑蘇,與平江友人交深相契合,遂卜宅焉。迄於今又閱十數傳矣。雖科名貴顯未之前聞,然半耕半讀,類皆醇謹老成於以上紹祖宗之澤,下開後嗣之休,浸熾浸昌椒聊蕃衍,庶幾應變奕禮無窮,永垂勿替也耶。 寺涇港後裔梁謹識
3、平江寺涇港榮氏族人在各年份修譜中任職(負責分繕支稿、採訪、催稿、摧捐)
嘉慶庚午年修:寺涇港人榮汝權字啟元任協修。
同治壬申年修:寺涇港人榮惠仁字齋平任協修。
宣統庚戌年修:寺涇港人榮炳齋任協修。
民國乙亥年修:寺涇港人文明(字顯祖)、壽生(字堯卿)任協理。
三、關於宗譜文化
宗譜,是記載本宗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用獨特的方式映現了一個群體、一個區域
的歷史文化,它與正史、方志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學大廈的三大支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對於中華民族來説,尋祖認根,更勝於世界其他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凝聚力的血脈之源。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尊祖敬宗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為何修譜?《榮氏宗譜》<重修宗譜序>中説:“譜何為而修乎?曰:辨親疏也,別長幼也,數祖典也,永家聲也,時而激濁揚清……”。宗譜在姓氏流源、家族遷徙、世系列表、人口興替、土地沿革、人物事跡、家法族規、風土人情等多方面都有較詳盡的體現。
四、《榮氏宗譜》的地位
榮姓,一個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不算大姓,排在百位以外,可《榮氏宗譜》卻十分有名氣,我想原因大概有兩個,因為是小姓,人口基數相對較小,使該譜的完整性、延續性、全國性程度很高,另一原因是近代榮氏名人輩出,為榮氏增光添彩。使《榮氏宗譜》成為僅次於《孔氏宗譜》的稀世家譜,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無錫市圖書館以及美國日本的國家圖書館均有收藏,是研究榮氏家族歷史的首要文獻。
幾年前,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喬石、榮毅仁等在上海圖書館參觀,對陳列開放的家譜文獻都表示了濃厚興趣。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還特地查閱了梁溪《榮氏宗譜》,並搜尋到了自己的名字。
附《榮氏宗譜》主要版本
《榮氏宗譜》五種
榮氏宗譜八卷 |
清榮汝寧 |
清嘉慶十五年 |
三樂堂活字印本 |
8 |
榮氏宗譜十六卷 |
清榮汝楫 |
清同治十一年 |
三樂堂活字印本 |
16 |
榮氏宗譜二十二卷 |
清榮汝棻 |
清宣統二年 |
三樂堂活字印本 |
23 |
榮氏續修宗譜帳略一卷 |
|
宣統二年 |
三樂堂活字印本 |
1 |
榮氏宗譜三十卷 |
榮福齡 |
民國二十四年 |
活字印本 |
31 |
【江蘇無錫】榮氏宗譜十六卷,(清)榮汝楫榮肇愷主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樂堂活字本, 北圖、 歷史所 、人民人學、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有收藏。
【江蘇無錫】梁溪榮氏宗譜二十二卷,(清)榮汝棻主修,清宣統二年(1910)三樂堂活字本, 北圖、 吉林大學、 上海圖 、蘇州大學、 日本 、美國有收藏。
【江蘇無錫】榮氏宗譜三十卷,(民國)榮福齡主修,民國二十四年(1935)三樂堂活字本,北圖 、上海圖、無錫圖、歷史所、 吉林大學等都有收藏。
【山東寧津】榮氏族譜二卷,(清)榮續熙修,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本, 二冊, 南開大學收藏 。
【河南太康】榮氏族譜一卷,(民國)榮福重纂,民國三十年(1941)鈔本 河南太康縣檔案館收藏。
五、榮氏名人(少部分)
榮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聖賢輩出,俊採星馳。在宗譜裏均有畫像(清末已是照片)及生平簡介。不少還有其文章及詩詞刊載。下列極少幾個。
歷史名人:
榮氏鼻祖——榮啟期——春秋時期的著名學者。
孔子遊泰山,見啟期鹿裘帶索,鼓琴而歌,便上前問他:“為何而樂?”,他回答説:“我樂最多。天生萬物,人為貴,我得為人,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我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居常以待終,何不樂也!孔子聽後表示佩服。此也是榮氏堂號“三樂堂”之由來。
榮氏遠祖第一世祖——榮子 子祺公——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各地榮氏宗祠均以榮子為供奉。
山東汶上縣(現山東濟寧墳上縣),是原周朝郕國之地,有榮氏先賢榮子(即子祺公)祠。宣統二年重修宗譜時,無錫梁溪榮氏宗譜修撰人員還特地前往墳上縣查考,拜謁先賢榮子,並在榮子祠前合影留念。有照為證。
榮氏近祖第一世祖——宋集賢殿修撰——仲思公。
榮瑄——明朝瓊州人。榮琇弟,早孤,與兄榮琇事母以孝聞。
明代處士——榮唯高公 讚曰:公來吳門、風詣實敦、模立在行、范成置言、希風曩哲、衍慶後昆。。。。。。
近代名人:
在無錫西郊惠山南麓的梁溪榮巷,近代榮氏家族迅猛崛起。其代表人物有:
榮氏兄弟——榮宗敬(字宗錦)、榮德生(字宗銓)——近代民族工業之巨擎,
被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先驅。
榮德生,無錫梁溪榮巷人。早年與其兄宗敬經營錢莊,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起,先後在無錫、上海、漢口等地開設保興、福新、茂新麵粉廠和振新、申新紡織廠。至民國11年(1922年),有麵粉廠12個,紗廠4個,後申新增至9個廠,成為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家之一。民國7年至民國10年先後當過江蘇省議員和北洋政府國會議員。國民黨政府時期,歷任工商部參議,中央銀行理事,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等職。解放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和蘇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榮毅仁——字繼曾,榮德生之子,民族資本家,與其父一起被******主席欽點為紅色資本家。曾任上海市副市長、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等職。並在八屆全國人大當選為國家副主席。為榮氏家族及榮氏宗譜增添了最奪目的光彩。是為全體榮氏族人最引以為豪的驕傲。。。。。。
六、家譜逸聞
小時候,據村中族人前輩講:舊時(指解放前),我平江寺涇港榮氏裔孫搖船去無錫,在無錫城中,夜提“三樂堂”燈籠,不管你是鄉下人如何土氣,便無人敢欺侮了。購物辦事亦有諸多便利。如遇盤纏用光回鄉困難,還可以前往位於無錫城西榮巷的榮氏宗祠,報上自己是榮氏的第幾世裔孫,經核對正確,便可在祠堂裏免費食宿,併發給回程盤纏。
關於“失落陽澄半部譜”的傳説
清朝年間,無錫榮巷總祠堂派員到各地修譜,宗祠也任命了各分支的修譜負責人,當時稱協理,負責分繕支稿、採訪、催稿、摧捐。修譜之費用也需要榮氏裔孫捐贈,錢糧均可,但不強求。對於捐贈錢物達到一定數量之人家,即可得線裝活字印本家譜一套。其時的交通工具是船,即是搖船到各地的榮氏聚居地。據説有大小船兩隻,大船用來堆放榮氏裔孫捐贈的稻麥錢糧,小船用來代步。當平江黃沙港、寺涇港支系修完後,根據族人反映説,陽澄湖畔也有不少榮姓後裔。於是修譜船便向陽澄湖進發,在天濛濛亮的時候到得那邊河道中,大船暫停,搖了小船先行打探,小船循河前行,不久便見炊煙人家,行近見前面河灘上有早起婦人在淘米洗衣,遂上前詢問,卻見那婦人下圍土布裙,上身卻袒胸敞懷,不見寸縷,船上人便小議了幾句,大意是此地人野蠻無廉恥。也許是語言不甚相通,蘇錫口音也有不同,那婦人誤以為是在罵她,便粗口回擊,船上人急辨,雙方爭執起,婦人乃撿起河灘邊亂磚碎瓦擲向小船,小船隻能掉頭而遁,將事由回稟大船,大家議定,此地乃蠻荒之地,似尚未開化,如將這等蠻人收入宗譜,定會壞了我榮氏名聲。遂掉頭返回。此事只是傳説,是否確有其事不得而知,能夠知道的是陽澄湖榮姓人氏在《榮氏宗譜》中確實沒有收錄,查不到他們的絲毫蹤跡。這便是“失落陽澄半部譜”的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