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家譜

堂號淺説

2008-07-24 09:30     來源:中國家譜發佈與檢索中心     編輯:賀晨曦

  堂號和郡望一樣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的特有範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

  在舊時中國各姓祠堂正門上方,往往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 "XX堂"。在海外的宗親社團和各姓聯誼會所,也往往挂有寫著"XX堂"的燈籠和牌匾。這就是中國人的堂號。
堂號是什麼?簡單地説,堂號就是祠堂的名稱、稱號。

  祠堂又稱為家廟,是中國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靈、舉辦宗族事務的公共場所。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傳統的一個民族。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並給它取一個名號,目的是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的堂號,就會知道本族的來源,記起祖先的功德。

  俗話説,樹大分杈。隨著生命的傳遞、繁衍,家族就會不斷擴大。擴大的結果是一些家族從祖居地遷居他處,另開基業,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會建立新的祠堂,來供奉最親近的祖先。於是,由一個祠堂又會派生出許多新的祠堂來。因此,象族譜有總譜、支譜一樣,祠堂也就有總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間所説的所謂大堂祠和小祠堂。

  堂號不僅僅是用在祠堂,還多用在族譜、店舖、書齋及廳堂、禮簿等處;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鬥、口袋、錢袋、燈籠等上面大書堂號,以標明姓氏及族別。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屬的人,都不會忘記本族世代相傳的堂號。不僅漢族,許多遷居內地的其他少數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紇族的愛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內堂)等少數民族,內遷後接受了漢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業績之典故作堂號的。

  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的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在中國宗法社會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從功能上説,堂號的意義主要在於區別姓氏、區分宗派,勸善懲惡,教育族人。如果説郡望是高一級別的宗族尋根標誌,那麼堂號就比郡望堂低一級的宗族標誌。郡望往往可以作為堂號,但堂號卻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個姓的堂號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數個多至數十個,但堂號往往有數百甚至上千個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後就開始走向統一和固定,但堂號卻隨著宗族的發展,一直在不斷的增加。

  各姓的堂號雖然很多,但也不是隨便亂取的。各一個家族的堂號,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根據取名的依據和其用意不同,堂號又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類型:

  以地名作堂號:許多宗族喜歡以他們的發源地來作為自己的堂號,這在各姓中都是一樣。如王姓的"太原堂"、"瑯邪堂",李姓的"隴西堂",劉姓的"彭城堂"、"中山堂"。這些堂號,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家族是從哪發源來的。

  以宗族典故作堂號:這類取堂號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也非常有意思。一個堂名,就是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當然,這個故事必須是有關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講的他姓人物。如王姓的"三槐堂"、劉姓的"藜照堂"、吳姓的"三讓堂"。這些故事,往往都極富有教育意義,能使族人緬懷先祖,激勵鬥志,奮發圖強。

  以道德倫理作堂號:這種取堂名的方法,是將一些教育族人勸善懲的詞語作為祠堂名稱。這類堂號在各姓氏中也比較普遍,而且往往各姓共用。如"敦厚堂"、"敦睦堂"、"敬本堂",幾乎各姓都有。因為中國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是全民族共有的,非一姓所有,因此這一類的堂名除了通常的道德鼓吹外,事實上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含意。

  以祖先名號作為堂號:這種堂號在各姓中也都常見,但相對要少於前幾種。其方法是將某一祖先的某種有特殊含義的稱號或者居住地,作為本族的祠堂,如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後裔的"伏波堂"、唐代大詩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後裔的"香山堂"、宋代學者屏山先生劉子翚後裔的"屏山堂"。

  堂號是宗法社會的産物,在傳統宗法社會中,它對於敦宗睦族,弘揚孝道,啟迪後人,催人向上,維護家庭、宗族和整個社會的穩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中國傳統社會的終結,祠堂在中國大陸不是成了歷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號不可能再産生,但是,舊有的堂號卻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們的記憶中。

  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的開放改革和全球華人尋根熱潮的興起,許多大陸宗祠被恢復,族譜被續修,因此,堂號再一次被人們抬了出來。不過,今天的堂號,已經沒有了宗族主義的負面作用,有的只是給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激勵後人的積極意義。特別是對於加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對於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對於早日實現統一大業,堂號都必將産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劉佑平)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