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譜序藝文

《大萬曾氏重修族譜》序

2008-10-20 12:52     來源:尋根網     編輯:賀晨曦

  國運興隆,盛世修譜。《大萬曾氏重修族譜》終於告竣。它凝聚著大萬子孫惓惓的心血,告慰著世居世祖凜凜的先靈。

 

  大萬世居擁有一部有份量的族譜,是歷史的需要,因為它的開基祖曾經有過不平凡的創業傳奇;是現實的需要,因為它已成為當今深圳文化立市的品牌之一;是未來的需要,要使子孫後代愛我家園,愛我中華,不要數典忘宗。族譜的修成,實現了大萬村民的共同願望。

  此前,大萬有過修譜。一是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前,至今保存下來的有六七個,但其所載內容自一、二世祖後都局限于房譜或家譜。其後,因世事滄桑,或政亂,或兵燹,川斷流息。二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村中長老及村小組共同努力,于 1997年編成了《大萬曾氏族譜》。特別是曾銅公,對先祖的崇孝,對大萬世居文史的投入與虔誠,在其晚年,身抱重病,為搶救大萬文物傾注了大量心血,令人敬佩。由於種種原因,該譜不盡人意,但為其後重修打下了基礎。

  此次修譜,精心策劃,上下共謀,尤其是大年初二的傳統祭祖,全村動員,盛況空前,使稽核得以深入進行。這是促成功就的根本。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起,全國各省、市、縣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開展了大規模的編修地方誌的工作,國家地方誌指導小組提出了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資料的編寫原則,所以叫做“新方志”。稍後,各地民間編修族譜也應運而生,蔚然成風。序者認為,修志的“三新”可以作為修譜的借鑒,服務當代,惠及後人,所以也可以叫做“新族譜”。縱觀《大萬曾氏重修族譜》,是基於這一齣發點進行的。

  《大萬曾氏重修族譜》編修的指導思想是尋根溯源,以我為主,詳今略古。“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慎終追遠,孝悌為先”(清人張澍《姓氏尋源》自序)。我族先祖,有姓以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為使我族人對此有所了解,編者收集了方方面面的資料,進行整理彙編。人脈世系是全譜的主體,大萬一世祖傳周公之後的人脈,又是人脈世系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傳周公五代同堂,枝繁葉茂,至第三代分四大房,迄今已繁衍十一代子孫。傳周公六傳至慶字輩,分68個分支房係;十二傳至今垂字輩,或繁衍,或交叉,或斷層,或散失,人脈關係,錯綜複雜。通過廣搜遍訪,精稽細核,群策群力,得到理順,突破了這個重點難點,同仁為之振奮。

  體現“顧名思義”的“大萬曾氏”的族譜,主要包括人脈世系、文物民俗和人物,借鑒新方志的體例,分門別類,謀篇佈局,展現了作為一氏一族典籍的科學性與典範性。

  華夏上下五千年,先有姓,後有氏。姓代表共同的血緣關係,氏由姓衍生,合而為姓氏。縱觀諸氏族譜,均溯源於黃帝,從廣義説,中華民族古今五千多個姓氏同是炎黃子孫。曾氏出自黃帝的元妃姒姓,後用國名作姓氏,再用今姓。對於大萬的人根源流,譜有詳載。序者認為,如下的歷史關節有必要明記:一、曲烈,夏代第五帝少康之次子,封鄫地,立鄫國(在今山東蒼山西北),以“鄫”為姓,時約西元前2079年。二、巫,鄫國王太子。西元前567年,鄫國為莒國所滅,巫逃奔魯國(今山東曲阜),後去掉右偏旁,立“曾”為姓,為曾氏始祖。三、參,(曾子,西元前505——西元前435年),居山東武城,繼承併發揚孔子學説,被後世尊為一派祖和宗聖。四、據,西元 8年,王莽篡政。西元10年,據攜族人千多人南下渡江定居江西廬陵(今吉安)吉陽鄉,為曾氏南遷始祖。五、略,從吉陽遷撫州(今臨川市)。六、洪立,從撫州遷南豐,在南豐發祥。武城譜載:“南豐之曾稱盛。”洪立在此當過修史官,分流著曾氏客族南遷人文生動的一脈。七、惇,北宋末,元人南侵,惇于西元1112年由南豐遷福建寧化石壁村。八、廣新,南宋末隨父從寧化遷廣東長樂(今五華)、興寧。九、良甫,從興寧遷長樂。十、簡輝,1703年從長樂遷惠陽坪山(今屬深圳市)龍背開基。十一、元恭,簡輝三子,遷坪山三洋湖村。十二、傳周,元恭二子,乾隆中期(約1763年前後)從三洋湖遷今大萬開基立業。從曲烈到巫,到參,到傳周,歷經127世系,3700多年的歷史長河,抓住這些關節,對大萬曾氏家族源流的了解也就有個大概了。

  人云修譜的目的之一在於不忘先祖的功德與良訓。但在舊譜中,只機械地記述世系的傳承,功德與良訓很少得到體現。大萬世居的先祖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物民俗文化遺産,這就是最好的功德與良訓。《大萬曾氏重修族譜》設置文物民俗編,首先就是由世居自身文化內涵決定的。

  客家圍屋被中外建築學界公認為中國漢族民居五大特色建築之一,而大萬世居在客家圍屋中極具代表性。早在改革開放之初,該圍屋就引起了不少中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其間,有一位日本學者向我索取了一張大萬世居全景照片,帶回日本去研究,説明大萬世居作為一種文化已超越了國界。

  大萬世居以它的建築規模,藝術構思特色,以及相關的文物民俗風情得到保護的認定。2003年以來,人民政府斥鉅資進行保護和開發,打造品牌,並進入2007年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分會場。為進一步向政府和媒體準確地全面地提供宣傳大萬世居的資料,趁此修譜之機,深入挖掘有關史料,整理立篇,這是作為大萬子孫的我們應該做的,也是能夠做到的,所以我們負起了這份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説,修譜同仁,不僅是狹義上的修譜,他們是在做一種文化,做一種有別於其他族譜的“新族譜”文化,做一種奉獻。

  大萬世居200多年來,人才輩出,效力祖國,共振家聲。一世祖傳周公,白手起家,勤勞致富,營造偌大圍屋,被視為傳奇。根據舊譜及口碑提供的一些資料,運用藝術加工手法寫成《傳周公傳奇》,以增加族譜的可讀性,可謂增色生輝。其子漢津公,繼承父業,發揚光大。後來人一代代,或從戎,或從政,或從教,或從文,或務工,或務農,或經商,或居內,或居港出洋,不同程度業有所成。方志有人物篇,族譜何嘗不可以有?設人物編的目的在於緬懷祖宗之功德,過來者留下人生印記,激勵後來人,在科教興國,和諧社會的潮流中,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為祖為族,為國為家作出更大貢獻。

  此次修譜,使身居大萬的、闖業建業于海內外的大萬世居先祖之子孫後代得到了溝通,得到了團聚。我們注意到,他們在電話中,在傳真中,在手機短信中,在電子郵件中,在誠摯的贊助中,在熱烈的握手中,流淌著一脈相承的熱血。如果要評説此舉之意義,這是重重的一筆,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收穫——精神凝聚!

  願《大萬曾氏重修族譜》作用於存史教化,曉喻海內外尋常百姓家。是為序。

 

曾觀來

 

二零零八年七月

 

 

  宗聖曾子第七十七代孫大萬曾氏八世孫曾觀來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