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譜序藝文

浭陽吳氏家譜序

2008-07-25 13:52     來源:尋根網     編輯:賀晨曦

 浭陽吳氏家譜  

    譜圖序  

     吾 始祖政公者原籍淮安人也,相傳自明之永樂時遷居於豐邑南中門莊,數傳以來分為四支,本宜自政公以下追述名行,但世遠事湮俱無可考,至於墳墓亦無碑碣可查,寧不悲乎及至。萬亨公始刻碑立碣而行事亦有足徽故于序之,首以政公冠而圖之首則以,萬亨公始是亦尊祖敬宗闕疑傳信之道自此以下則斑斑可考其將無復致慨于後人焉抑更有深望于後人耳繼起者其各勉旃。時雍正十年八月七日四代孫 璇 名堂 姪珩 沐手謹題

     譜之為義大矣哉 有圖而以定其世次 有統而以聯其支派 有世而以核其寔著俾宗明支辨一目了然 而尊祖敬宗之誼於是乎在余族始祖政公自明永樂二年佔籍豐潤縣之南中門莊四百年來(自明永樂二年至清乾隆五十一年共三百八十五年)小康于茲矣 政公以下數世無考名次亦未之著也 乾隆戊寅春族姪建中合南門五支譜而序之來質于予圖譜明矣 而未著其生卒年月因命其詳序乃採輯未周而伊己棄世矣 余心憾而援擇閱本支家譜 係本生祖合堂伯壁完公以萬亨公冠之譜 首倫昭紀定著自雍正壬子年迄今四十余載 其少者壯壯者老 生生世世綿綿延延何莫兆祖德宗功之所致也 為子孫者敢不思所自而或@乎 丙午年祖先堂告成 因是于耳目之所及者詢而補誌之 繩繩振振絲毫不敢混淆異將傳之無窮 雖支分派遠皆得藉是折衷而又何虞其一派之人而視為陌路同始之親而視為他人耶 譜己序矣 則宗得敬矣 而祖自尋其全不敢謝以不敏是更有厚望于後啟雲。時乾隆五十一年歲次丙午秋七月九日七代孫 炯 薰沐謹題

     重修家譜序

     萬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 報本追遠莫大於祭 而敦宗睦族莫善於譜 我 吳氏肇基淮安 自永樂二年遷居豐潤卜宅中門莊 迄今遙遙四百餘年 族大人繁支分派遠 而行列次第 至今秩然不紊 者良田 吾族祖浭陽公雍正七年修譜于前吾胞伯 清夫公乾隆四十年重修于後 譜圖 譜統 譜係 譜附 臚列詳明承先啟後 所以廣孝思于不匱者詢乎其蔑以加矣 第覽譜中所録各載本支而未匯集全族余初異而夫祖一而己既己各門其門而又各譜其譜 是以一體而析者 而不免於割裂矣數傳而後世 愈遠則情愈疏 勢必至彼此不相照顧 命名不知忌諱 或以生而重生者之名 或以生而犯死者之字 甚至尊卑大小混淆莫辨者豈有他哉 以其但知本支之譜而未知旁支之譜也余滋懼而 乙亥春族眾鹹集 共議重修家譜且匯兩譜為一譜 眾皆唯諾 而族姪樹榕尤多幹濟才因董其事余亦與有勞而 凡譜中分所應載不敢遺而不録 所以從其朔也分所不應載不敢驟而私入 所以別其宗也支派分清 援碑碣以為據 一誤不敢再誤 所以尊其祖也幾經斟酌而後告竣 敢雲 質諸廣眾而無虧 亦祗問諸一心而無疚 老泉雲 仁孝之心油然而生余知後之覽斯譜者 將各踩木本水源之思溯祖德宗功之 自世代相承俾修譜之大典相衍于無暨是所厚望也夫。時嘉慶二十年歲次乙亥三月朔日八世孫 壯基 薫沐敬題

     己巳年重修家譜序

     慎終追遠 人之常情 溯本求源乃孫輩之志始祖政公自明永樂二年由江蘇淮安遷居直隸(今河北省)豐潤縣南中門莊至辛亥革命已五百零八年迄今西元一九八九年共計五百八十六年 自清雍正七年立譜以來 幾經重修無有遺漏 謹録老譜三篇略窺其梗概 吾 先祖父同胞三人 伯祖父朋壽公 祖父殿楓公 叔祖父閣卿公均先後供職汴津京 民國十三年因當時兵燹頻仍烽火不息 遂棄世居桑梓之鄉遷居津京 老人每思鄉中父老輒以閱讀家譜為快慰 一九六六年風雲突變禍起蕭墻 破舊除俗 查抄銷毀家譜中所存二百多年之家譜 祖輩先賢之心血付之一炬 且波及人身 孫 雖受辱微軀倖存 于一九七三年避禍于港 遊子思親莫可言狀 現今海晏河清 百廢俱興 各地盛傳重修家譜之舉 孫思及先祖亦有重修家譜之意 然舊譜無存難遂私願 幸志仁叔保存有最老譜一部又得 信生叔大力支援 得與達錚弟取得聯繫代為奔勞終於查到後續之譜 自八世祖以次數代得 以序成可告無愧故略志如上幸垂察焉時西元一九八九年九月朔日十四世孫 鏡平 敬志

    己巳年孟冬重修家譜後記

     祖德宗功繼序不忘佑啟後人源遠流長 平 自浩劫後有重修家譜之意 因遠居海外諸多不便 且工作繁忙文字粗劣 久未實行此意 商之於母親李太夫人 太夫人八旬高齡且身眼均有疾 當即允諾而冒平名擔任修譜事 乃廣為聯絡得叔弟大力支援 又多方匯集文稿抄寫謄印 為慎重起見 多次詢問屢次修改以求無誤乃至裝訂完成 歷時二載修譜本係 平 倡議應為自任熟知太夫人恩深厚愛而自願承擔慈母之懷實深感念終身銘記 今後我輩子孫讀此譜時當念太夫人心堅志隆義重情高而珍視焉 故志於後。時西元一九八九年十月吉日十四世孫 鏡平 敬記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