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譜序藝文

順賓公陳氏本宗源流序

2008-07-22 09:49     來源:陳氏宗親網     編輯:賀晨曦

 

  山有崑崙,水有星宿,人有祖宗,皆其源。其源既遠,其流必長。人物雖殊,情理皆同。
   

  家有譜,猶如國有史。國無史,莫法考察當時政治的興廢;家無譜,莫法記載血緣世系傳承的源流。國史修,則政治於以著;家譜修,則世系於以明。
   

  我陳氏一脈,自軒轅黃帝至虞舜到胡公媯滿,被周武王封于陳,後人以國為姓,自古及今,代有聞人,昌卜五世以前,螽斯蟄蟄,封崇三恪而後,瓜瓞綿綿。德詔胡公,時傳令緒,功懷敬仲,世著芳徽。以及陳平有宰割天下之能,陳壽有編著三國之志,子昂有卓越海內之才,陳寵為牧伯,屢建鴻功,陳蕃封列侯,多樹駿烈,以及陳實解黨人之卮難,陳競博義門之旌表,陳霸先也曾南面稱帝,陳獨秀有締造中國共産黨之偉績,陳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之功勳,無數陳氏先賢彪炳青史。我等後人豈能忘乎!
   

  水則有源,木則有本,而人之於祖也,亦然源遠則流長,本大則枝繁。而祖之於人也亦然。溯我陳氏之初,由軒轅黃帝繁衍到舜,媯滿胡公,封于宛邱。完奔齊,易媯為陳,以國為姓,而陳姓遂始於此。歷秦、歷漢、歷東西晉、南北朝,下遞唐宋元明。我順賓公居湖南祁陽,生德新、德興、德通,為我分房祖。繼繼繩繩綿綿翼翼,未嘗不嘆流之長也。由於源之遠,枝之繁,本之大,溯本探源何易?明末時,蜀遭兵災,地廣人稀,清康熙年間,我祖分支入川,散處各方,不過數百人而已,今則成千上萬。若水之流,愈流愈長,如木之枝,愈發愈繁。流長而不清其流,源之遠也何以溯?枝繁而不理其繁,本之大也何以探?水與木且然,況於人乎!人以祖為源、為本;祖以人為流、為枝。尊祖必敬宗,敬宗必收族。有了族譜,宗譜,家譜存世,後人便能了解本族、本宗及本家的血緣世系、繁衍傳承、遷徙生存、功過得失、道德文章和對社會貢獻的歷史。
   

  由於時代久遠,加之1966年至1976年那場史無前例的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幾乎摧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纂寫族譜的傳統民俗文化。今人多不知自己血緣世系源於何處,以及歷代繁衍遷徙的史跡。目前,我陳氏的血緣世系推演也只能憑星散史料及僅存於世的幾本老殘譜書的記載,若我輩再不及時搶救整理,後輩也許真的會數典忘祖,那將是我炎黃子孫的恥辱,大漢民族的悲哀,陳氏子孫的不肖。
   

  我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第一》記載,將黃帝到舜的世系名稱及其世系代數推演為:
   

  黃帝【山西永齊】(1)→昌意(2)→顓頊【少白皋裔.虞幕.居延慶溈水】(3)→窮蟬(4)→敬康(5)→句望【遷山東泰安】(6)→橋牛(7)→瞽叟(8)→帝舜【登帝位,都蒲板、山西永濟虞鄉】(9)。(括弧中的阿拉伯數字表示該祖離黃帝多少代,下同。)
   

  根據《四庫全書精編》(青海人民岀版社1999年版)中《詩經.國風.陳風》、司馬遷(西元前145--?)著《史記.漢丞相陳平公世家讚》(天津古籍岀版社1997年版)、班固(西元32--92)著《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江蘇古籍岀版社2006年版)、范曄(398--445)著《後漢書.茍韓鐘陳列傳五十二》(岳麓書社1997年版)、司馬光(1019--1086)著《資治通鑒.卷第三十七.漢紀二十九.王莽中》(岳麓書社1997年版)等史料的有關記載,也可推演舜到東漢陳實的世系名稱及其世系代數為:
   

  帝舜(9)→啇均(10)→箕伯(11)→強余(12)→虞頡【居北京燕山】(13)→虞思(14)→有龍【居延慶媯水】(15)→壽旰(16)→叔儀(17)→康仲(18)→祖媯(19)→發(20)→媯方(21)→振(22)→維(23)→壽固(24)→敖(25)→勝(26)→元捷(27)→偃(28)→姑猛(29)→公允(30)→藺(31)→慎叔(32)→野(33)→無執(34)→菑(35)→叔正(36)→獻子(37)→亞壽(38)→原壽(39)→夢延(40)→閼父(西周共和元年即西元前841年。周陶正官)(41)→胡公媯滿【封陳侯,遷河南宛丘】(42)→申公犀(43)→孝公突(44)→慎公圉戎(45)→幽公寧(46)→僖公孝(47)→武公靈(48)→平公爕(49)→文公圉(50)→桓公鮑(51)→厲公耀【子完奔齊以陳為姓】(52)→宣公杵臼(53)→穆公款(54)→共公朔(55)→靈公平國(56)→成公午(57)→哀公弱(58)→悼太子偃師(59)→惠公吳(60)→懷公柳(61)→湣公越(62)→衍【國失易為陳氏.比完以陳為姓晚10代】(63)→璉(64)→履輝(65)→周昌(66)→裔(67)→仲丕(68)→從善(69)→德紹(70)→述(71)→平(72)→買(73)→子逸(74)→恢(75)→澄(76)→輿京(77)→考(78)→湯(79)→馮(80)→鹹(81)→晟(82)→會可(83)→珍(84)→嗣(85)→翔(86)→實【遷穎川】(87)
   

  再據大清道光十九年(1839)已亥續修塘房壩祠《陳氏族譜》,和中華民國六年(1917)丁巳孟冬月,順賓公派下嗣孫同訂的川東武勝縣復興鄉永安橋塘房壩祠《陳氏宗譜》的記載,還可推演陳實至順賓,順賓至我孫輩的世系名稱及其世系代數為:

  實(西元25年-220年間)(87)→紀、湛(88)→群、彧(89)→泰、忠(90)→(溫(91)→頵忠(92)→佐(93)→)準(94)有的資料表明有以上四代)→匡(95)→逵(96)→康(97)→英(98)→弼(99)→(大鑑。有的資料表明有大鑑)(100)→鼎(101)→高、譚先、霸始(102)→脈(103)→猛(104)→臣(105)→文瓚(106)→道譚(107)→莤、頊(108)→伯宗、叔達、美、堅、明、彪、大【遷陝西蘭田】(109)→重德(110)→烈(111)→祿(112)→寶(113)→選(114)→元(115)→明(116)→公壽【遷湖南長沙】(117)→子珍(118)→漢昭(119)→大(120)→山潔(121)→彥文(122)→彝(123)→瓊(124)→日正(125)→思(126)→忠德(127)→汝能(128)→元禧(129)→宗文(130)→希善(131)→唐虞(132)→庭芝(133)→淑聖(134)→志泰(135)→順賓(136)(順賓公上世世系因資料各異而見智見仁)(加粗者為嫡傳)(各種資料不同,實至叔達共二十二代存疑。黑体字者為老譜載明)
   

  順賓【遷湖南祁陽】(136)→德興(137)→(五郎)福財(138)→(小陂橋房)必達(139)→思斌(140)→友忠(141)→海(142)→添珍(143)→萬學(144)→登(145)→文職(146)→良待【1705年遷川東定遠縣八甲花屋基(現武勝縣金牛鎮青蓮村)】(147)→魁光【1705年12歲隨父遷川東定遠縣八甲花屋基】(148)→三武(149)→上田(150)→達仁(151)→高來(152)→賢大(153)→源盛(154)→遜時(155)→景文(156)→運仕(157)→鵬、程、萬里(158)→思奇、思仁、姝妮(159)。
   

  上述陳氏繁衍、遷徙,脈絡清晰,所依據的史料詳見本譜卷三、卷四、巻五。


順賓公二十二世嗣孫 :運仕

2006年末記

順賓公係下發通公志祺房21代嗣孫:陳石橋轉發 2008.3.15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