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是著名愛國抗日將領李友邦將軍的故鄉,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臺北大都市圈內的一個很有特色的繁榮市鎮,但是在300年前,這裡還是水澤瀰漫,蘆草叢生。除了那些以漁獵為主的平埔族人時而在這一帶活動之外,更多的是停棲著無憂無慮的鷺鷥和水鴨。清代中期以來,福建沿海的移民一批一批地來到了這塊尚未開發的土地,篳路藍縷,辛勤耕作,逐漸把這片水澤之地開發成為臺北的魚米之鄉。
蘆洲的開發,又是與同安李姓族人的興衰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早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兌山鄉一帶的李姓族人,率先來到這裡落腳、生根。經過百年來不屈的拓墾以及各地移民的不斷增多,豐沃的良田和民居的炊煙已經遍佈在淡水河的兩岸。蘆洲“七角頭”的鄉土情誼,相伴隨著蘆洲歷史的變遷和李氏族人的成長繁衍,將給後人留下久遠的溫馨記憶。
也許正是這種淳樸真實而又平淡無奇的鄉土歷程,不易為修齊治平的文人們所動容,因此關於蘆洲的典籍記載,就顯得格外稀疏。古跡不夠多、歷史不夠長,人文及聚落也不夠豐富,蘆洲在臺灣的確顯得“不夠特別”。然而這些不特別卻正是來自蘆洲的特別,因為地勢低窪、因為水患頻仍,所以在歷史過程中的累積與邁進,要不斷受到阻滯與推擠。……蘆洲看來面目模糊,只是因為還沒有經過足夠發掘;“澤國水鄉”已成“賓士之鄉”,蘆洲正在轉變之中,然而回顧過去並非無甚特別,相信遙望將來也可以有滿腔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