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鴻山錢氏原籍浙水,先祖吳越王錢鏐。錢家從錢鏐到錢弘俶、從錢易到錢大昕、從錢玄同到錢鐘書、從錢穆到錢偉長、從錢學森到錢永健……三十多世,遍佈海內外的錢家後裔人才輩出,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國學大師錢穆,力學大師錢偉長,工程力學專家錢令希,金屬物理學專家錢臨照,經濟學家錢俊瑞,工程環境專家錢易等6位兩院院士。
鴻山七房橋寬不足十米的嘯傲涇兩岸涌現6位錢姓院士,這絕非偶然,錢氏家族有自己獨特的成功之道。
錢氏家族成功的第一大秘密,是世代相傳的家訓。《錢氏家訓》基於儒家修齊治平的道德理想,從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角度出發,為子孫訂立了詳細的行為準則。錢鏐在臨終前,曾向子孫提出了十條要求,被後世稱作《武肅王遺訓》。一千多年來,遺訓和《家訓》世代相傳,更得到子孫後代的身體力行,成為立族之本,旺族之綱,形成了崇文倡學、徳才並重的錢氏家風。
錢氏家族成功的第二個秘密,是好讀書、重教育。“我們錢家人喜歡讀書,書讀多了容易當官,當官的容易出名。”這是錢偉長教授在解答“錢家為什麼能出那麼多名人”時給出的答案,雖然語帶調侃,卻道出了家族成功的秘密。吳越王錢鏐是錢家人發奮學習的榜樣。他出身貧寒,卻從小酷愛讀書,直到晚年還堅持閱讀,並立下家訓“子孫雖愚,詩書須讀”。秉承這樣的家學淵源,錢玄同父子、錢均夫父子、錢穆叔侄、錢學熙父子等錢氏後代,都是勤奮好學的典範。
錢氏家族成功的第三個秘密,是互愛、互助的家風。從宋代開始,錢家就形成了族內相互扶持的風氣。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有書可讀,錢氏家訓規定,“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各地的錢家都設立義田、義莊、祭田,並明文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産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這種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證了錢氏子孫無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建在鴻山七房橋的“懷海義莊”就是一個典範,義莊的宗旨是“救災周急、恤孤矜寡、排難解紛、興學育才”。族內凡孤寡鰥獨者均能領到義莊的錢糧;錢姓子弟不分貧富都能上學;佃農和附近農家子弟學費酌減。國學大師錢穆兄弟及力學家錢偉長都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
錢偉長少時家境貧困,父親、叔父都是貧窮的鄉村教師,據他回憶,在進大學前,他從沒穿過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們小時穿的後經母親改裁的舊衣,布鞋襪都補了又補。錢偉長4歲時,七房橋舊宅失火,全家遷居蕩口。他隨從父叔,先後在蕩口鎮南東嶽廟小學、鎮北司前弄小學、後宅鎮小學、蕩口鎮的鴻模小學和無錫榮巷公益學校就讀。進入蘇州高中一個月,父親去世,一家六口,無隔日之糧。然而,母親和叔父恪守“家居雖寒,詩書須讀”的祖訓,要他好好讀書。在困窘中,他依靠四叔錢穆及宗族義莊的救濟,完成了學業。
錢氏家族成功的第四個秘密,是“優化組合”的婚姻原則。相對於家世、財富,錢家人更看重配偶的個人素質,“娶媳求淑女,勿計粧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的家訓,一直影響著子孫的婚姻觀。細數近代錢氏家族的配偶身份,從錢學森的妻子蔣英(著名聲樂教育家),到錢偉長的夫人孔祥瑛(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再到錢三強的妻子何澤慧(著名核物理學家),錢氏子孫的配偶幾乎全都德才兼備。正是這樣的“優優聯姻”,使得錢氏家族的基因不斷被優化。
上述四點加上吳地文化的熏陶使得錢氏家族千年興盛,近代俊彥接踵。
連結>>>
錢氏家訓
個人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家庭 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娶媳求淑女,勿計粧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社會 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周急,排難解紛。修橋路以利從行,造河船以濟眾渡。興啟蒙之義塾,設積谷之社倉。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
國家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王彩霞